东北网7月18日电 一则来自新华社的消息颇引人关注: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日前表达了对双边经贸关系的乐观态度,今年有可能达到350亿到360亿美元。如果实现这一数字,中国将仅次于德国成为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中俄贸易额从1999年至今,创造了一个连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黄金七年”,年均增长率达到30%。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中国成为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9.4%。
对于拉佐夫的推测,国内中俄问题研究专家认为,达到350亿到360亿美元还是挺乐观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分析道,拉佐夫的推测还是有根据的:首先,中俄两国确定的一个总的目标,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按此测算,年增长率需20%——25%,实现此增长速度,今年贸易额将比去年增长60~70亿美元,即达到350亿到360亿美元;其二,从近年中俄经贸实际情况看,年均增长在30%以上,今年一季度接近30%,实现拉佐夫的预期也有依据;其三,两个“国家年”的确立,无论是政治氛围还是人文因素,都出现利好趋势,预示着更大商机。国内除黑龙江、内蒙古等边境地区外,北京、广东、上海、四川等地均举行丰富多彩的各项俄罗斯年活动,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重点从沿边向沿海,进而向中国内陆延伸。
说到今年双边经贸合作的亮点,陆南泉认为,从进口看,能源合作将是保证贸易额增长的一大因素,以石油为例,去年进口1000万吨,今年将增至1500万吨,同时石油、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也将使贸易额攀升;对俄出口的增长点则在于轻纺、机电等传统商品从低端向中高端逐渐转换。
中俄两国在解决运输瓶颈方面,也有实质性动作。来自铁路部门的消息,去年双方铁路口岸运量已突破3000万吨,达到3085万吨,比2004年增长26.5%,今年3月,中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与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总裁亚库宁在北京就中俄两国铁路发展运输领域合作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为适应中俄两国间贸易发展的需要,双方将相互使用大吨位集装箱运送进出口货物,并共同确保2006年中俄国境口岸运送货物3700万吨。
也有专家指出,尽管中俄双边贸易持续攀升,但仍存在贸易结构单一问题,当前中俄贸易的水平和层次不高,贸易额的增长还依赖于原油、原木等国际价格的长势。在未来五年,要想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目标,还要扩大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包括木材、鱼类、海产品等商品的深加工;增加新商品,尤其是农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扩大先进技术开发及生产方面的合作;在大项目支撑下,扩大中俄相互投资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