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雪去草复生,布谷声声唤春耕。烈士故乡怀英烈,杜鹃如血满山红。
这是在二龙山拍摄杜鹃花时我写在照片下的诗。对于杜鹃,《新华词典》中解释为一是鸟类,杜鹃鸟,布谷鸟,子规鸟。一是常绿或落叶的灌木,也叫映山红,满山红。
传说蜀王望帝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夜啼达旦,鸣声哀切。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吟咏,“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诸多名家诗人对杜鹃花和杜鹃鸟都有过脍炙人口的诗句。
二龙山地区的人们管杜鹃花也叫达子香,杜鹃鸟也叫布谷鸟。每当山上积雪消融,地上微微泛绿,二龙湖上厚厚的冰雪已化为粼粼波纹之时,山坡上一团团一簇簇,似火焰如红霞般的杜鹃花,迎风绽放。二龙山主峰白石山上杜鹃花更是南坡开完北坡开。每到这时,八方游人观赏的、拍照的络绎不绝。白石山西的白砬山与白石山形体相似,两山相依相扶,民间俗称姊妹山。白砬山下猞猁河缓缓流过,山水间村落星罗棋布。每到这时节,伴着满山的杜鹃花,那布谷鸟便穿梭忙碌于山林、田野和农舍之间,它们日夜不停的向人们呼唤着,“布谷、布谷、快快布谷!”山民们都说,播种的时节到了,我们的齐书记又回来了!
人们说的齐书记叫齐英杰。
那是1945年“8·15”,日本投降了。山区人民还没高兴起来,国民党的大员们在哈尔滨周边地区纷纷搞起了建军活动,与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争抢地盘。一时间,二龙山四周的“国民党保安军”、“中央挺进军”等多处反动组织与当地的土豪劣绅、土匪相勾结,兴风作浪,鱼肉乡里。为巩固和建设北满革命根据地,这年11月中旬陈云同志率中共北满分局,进驻宾县。同时进驻的还有松江省军区。北满分局的领导同志进驻宾县城的当天凌晨,窜入县城的土匪被击溃,逃往猞猁区南部山区。很快,随队来宾县的齐英杰被派往白砬山脚下患匪猖獗的猞猁区,任区工委书记。
年仅23岁的齐英杰,参加进驻东北干部团之前是河北省定县区委书记,素有革命斗争经验。他来到猞猁区团结广大干部和群众,组建区政府,建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队,发展党团组织,与土匪和土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广大贫苦农民心向党,心向新政权。齐英杰几次率队进入猞猁区南部山区剿匪卓有成效。1946年6月初在松江省军区的配合下,终于将匪首赵青山击毙。盘据在猞猁区的另一伙土匪祖延堂是赵匪的干儿子,他采取策反自卫队的方法,买通了自卫队排长邵奎伍。6月中旬,趁自卫队换防之机,邵奎伍等人深夜突然哗变,当场打死自卫队指导员王云等三名干部,战斗中齐英杰负伤。叛匪逃离后,自卫队和群众抬着受重伤的齐英杰,沿着二龙山区的小路送往县城。经县医院抢救无效,齐英杰壮烈牺牲。
消息传来,猞猁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无不顿首痛惜,他们讲述着齐英杰书记领导他们创建红色根据地的日日夜夜。是共产党为贫苦人撑腰,受压迫的农民有了自己的政府,有了自己的政权才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种。在事实面前,老百姓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见晴天有好日子。人民的政府在群众中牢牢地扎下了根,农民自卫队武装更加壮大。1946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某部与松江省军区配合各地农民自卫队全面展开剿匪斗争。7月中旬,流窜于猞猁区一带的20余伙400多匪徒被全部消灭。
猞猁河上下的匪患彻底被消除了。县人民政府在区政府大院召开追悼齐英杰、王云等烈士大会。杀害齐英杰、王云等烈士的叛匪邵奎伍等10人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应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县人民政府将猞猁区改为英杰区(后改为英杰乡,现为宾州镇英杰村)。
齐英杰烈士牺牲后的第一个春天来得特别早,山山岭岭一夜之间开遍了杜鹃花,那杜鹃鸟也回归故里,啼鸣不止。
登上白石山主峰,放眼湖面碧波荡漾。环顾四周山展绿意,树叶嫩绿;杜鹃花映红日,现本色,阳光下深浅浓淡,光彩夺目;山崖绝壁处,叶丹霞、托红云,令人目不暇给。二龙湖东岸,宾州城边那座巍巍的碑塔告诉我,那里是埋葬着齐英杰等近百名革命烈士的公园;二龙湖上游的玲珑山是宾县地下党第一个党支部的建党基地,古岩洞是革命者的秘密会址。我的照相机长焦头中烟云起处,是抗联司令赵尚志巧制木炮打宾州的浓烟烈火;哈同公路上西去的是新中国宾县第一任县长陈德京率领200人的担架队,浩浩荡荡奔赴解放战争的前线。左侧的白砬山是齐英杰等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那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山乡。在山谷沟壑中我苦苦寻觅着那条幽深的山路,哪条路是乡亲们护送齐英杰去县城医院,洒满烈士鲜血的红色之路啊?
我的脑海里涌出了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