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患了癌症患者该不该知情?黑龙江省首家医学伦理委员会成立
2006-07-26 10:16:0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岳金凤 米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6日电 当患者被查出患了癌症,医生应该直接告诉患者本人,还是告诉家属,这种事谁说了算?当患者从医学的角度上讲已经“脑死亡”,如果家属不出面,那么呼吸机该拔还是不拔,这又由谁来决定?在美国,每家医院都有伦理委员会,这种事情都由该机构协商解决。而在中国,医学伦理委员会才刚刚起步。

  人们到医院看病、打针的时候,常遇到这样的一些尴尬经历:众目睽睽之下脱掉衣服接受医生的检查、当着很多不相干的人讲述自己的病情,自己的名字被简化为床号叫来叫去等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采访时记者发现,这些令患者感到尴尬和不愉快的情景在这里都见不到了。在这家医院,医护人员不再当着病人的面讨论病情;医生询问病史和体检时必须回避不相关人员,患者的隐私权受到充分保护;医生在抢救、手术、输血等治疗前,都将在第一时间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患者的知情权得到充分重视。这些变化,都因为哈医大四院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家医学伦理委员会。

  应势而生的医学伦理委员会

  今年6月,哈医大四院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家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哈医大四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要由医学伦理专家、法学界人士、社区代表和医务人员组成。伦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审查监督和检查生物医学研究、临床重点医疗项目。需有受试者参加的科研研究项目,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器官、组织、细胞移植,新技术应用等,各科室都需向委员会提出申请,如药理实验项目,负责人提供的申请中,除研究资料外,还应有向接受实验的患者提供的补偿说明、保险项目等。除项目审批外,委员会还要通过伦理查房,检查医生是否尊重患者的权利,监督医护人员医学道德,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等。

  人文贴心的医学伦理查房

  肿瘤患者张大爷,住院期间医生护士每天对他笑脸相迎,老人也一直认为自己病得不重,积极配合治疗。直到病情稳定后出院他也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因为尊重家属的意见,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从未在张大爷面前讨论病情,并且贴心地将他安排住在内科病房。

  哈医大四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定期进行伦理查房,审查医疗行为中是否保护患者隐私,是否落实患者的知情权,是否平等对待所有患者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最为重要。

  哈医大四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赵长久分析说,长期以来在很多医院里,医护人员往往只考虑患者的病情,而对患者的内心感受却很少关注,这使患者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甚至尴尬的事情。医护人员中所存在的只见病不见人的片面认识,不仅使医疗效果受到影响,还容易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医学伦理查房的推行,打破了在医疗服务中的许多惯例。在哈医大四院,带教老师和实习医生只在病房进行简单必要的查体示教,回到示教室再作详细的病情分析。医生护士在查房和治疗时,会为患者添置一个遮蔽的屏风;床头卡上不注明病情诊断内容;改变直呼患者床号的做法,称患者为“老王”“张老师”等。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带来的是一种和谐和相互理解,带来了医患的双赢。

  医学伦理这个名词对人们来说还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它所涉及的内容却和我们息息相关。它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给予病人人文关怀的医学理念。随着医学伦理进入诊室,进入病房,患者的权益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尊重,患者到医院看病,自然更加舒心和放心。

  新闻链接

  上海:“医学伦理”进病房

  目前,上海市已有12家医院相继开展医学伦理查房,

  即由伦理委员进病房,用旁听、观察、访谈、察看记录等方式,适时监督医疗活动,及时发现隐患与不足。作为本市首家试点单位,曙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选择包括医师、护士、社区代表、律师等在内的15位人士当委员,不同角度听取呼声,多方位推进医疗服务人性化。市医学伦理学会副秘书长樊民胜认为,医学融入人文关怀,能让医疗服务更贴心,亦可保护双方权益、缓解医患矛盾。实行医学伦理查房后,医院在服务细节上有诸多变化:医生、护士不再当着患者面议论病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专业术语通俗解释;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时,医生有义务将有关情况讲得明明白白……

  业内人士指出,医学伦理查房已成全球医疗服务大趋势,目前还专设医学伦理学值班,一旦病人有问题,随时到场解决。上海真正做到医学伦理入病房,还有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