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手记:铁门前哨鱼水情
2006-08-03 05:57: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周军 刘泽宁 王忠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边防战士在进行前扑训练

  东北网8月3日电 记者手记:铁门前哨鱼水情

  这里原是一片古老的金代墓地群,是瑷珲古城的北部门户。翻过历史的一页,今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卡伦山哨所,黑龙江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门小哨。

  “卡伦”,满语就是“哨所”的意思。卡伦山,位于瑷珲古城和黑河市之间,隔江与俄罗斯精奇里江口斜峙,据说原是一片古老的金代墓地群。当年,清军爱国将领黑龙江北路统领蕴山的营帐就设在这里。

  百余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去,但边关将士的英雄壮举,时刻激励着驻守在卡伦山的国门卫士忠于职守、爱国奉献,在兴边维稳中求作为。

  卡伦山哨所辖区流动人口多、社情复杂,冬季执勤任务尤为繁重。驻地卡伦村没有照相馆,平时村里的婚庆嫁娶等喜庆活动,村民须乘车到20多公里外的集镇上拍照,很不方便。哨所请示连队党支部后,将上级配发给连队的一台照相机拿到哨所,为驻地群众上门免费照相,村民称赞卡伦山哨所官兵是“国门活雷锋”。

  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在哨所周围开垦菜地15亩,并建了制式保温猪舍和大棚。村民主动来帮忙,传技术、教经验。而今,这些菜地已成为连队后勤保障补给基地,肉菜完全达到了自给自足。每年新春佳节前,哨所官兵总是把写好的对联挨家挨户送到村民手中,同时向他们宣传边防政策,取得了驻地村民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村民大都成了哨所的信息员,有效防止了涉外事件的发生。

  没有感天动地的故事,卡伦山哨所官兵不畏艰苦、默默地付出,用青春和热血在这块黑土地上续写着爱国奉献的新篇章。哨所先后4次被黑河军分区评为“先进基层观察哨”,被驻地群众亲切地誉为“铁门前哨”。卡伦山哨所组建至今,多次被黑河军分区评为“先进基层观察哨”,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第7任哨长王振兴荣获军区“银质学雷锋荣誉章”,被黑龙江省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