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4日电 题:莫怪消费者“不机灵”
几天前在媒体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某地警方提醒市民,收到开头为0941或0951的未接来电,回拨一定要小心,警方提示,0941、0951开头号码中有一类是加值型的付费电话,一旦回拨这些未接来电,将会花费巨额话费。
看了这则消息,笔者心里很是庆幸,多亏警方和媒体的提醒,否则的话万一碰上一个类似的来电后拨回去,几百块钱说不定稀里糊涂就没了。但庆幸之余却颇感无奈,现在的“手机回拨陷阱”真是花样不断翻新,而且更具隐蔽性。从早些年的“中奖信息”,到后来的“点歌短信”,手机回拨骗局屡禁不绝。
笔者不是什么电信专家,不明白啥叫加值型的付费电话,但是对于类似骗局的出现,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电信运营商应该负责。用技术手段从源头治理手机回拨陷阱,或者通过加强监管,让非法信息内容提供商无利可图,在技术上本该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但是虽然国家严厉打击,手机回拨陷阱始终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人们不得不怀疑电信运营商们查禁非法信息内容提供商的诚意。
有关“手机回拨陷阱”的投诉源源不断,已成为通信行业的投诉热点之一,不断有揭露手机回拨陷阱的消费警示见诸媒体,但是打击手机回拨陷阱仅仅要消费者自己“小心”是远远不够的。即便老百姓再小心谨慎,也还是有可能中招。今天防范了0941、0951,明天可能还会有新的×××出现。所以治理手机回拨陷阱关键是电信运营商要有所作为,积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样才能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也能避免消费者产生这样那样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