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7日电 世界在歌声中听到了你!你是多么美丽,又是多么神奇,当我第一眼看到了你,觉得你是那样大气,爱的热流奔涌在心底……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一个具有48年历史的音乐盛会,在新经济时代重新赢得世界关注的目光,作为一张底蕴高雅的城市名片,在全国琳琅满目的文化节日中,彰显出哈尔滨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第28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走进新世纪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新作为。本届“哈夏”的举办,成功化解了困扰主办者多年的两大具体问题———“哈夏”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坚持主流文化风格的同时融入健康的时尚元素;如何在众多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在充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文化活动的成功推广。于是,“市场化运作”这个曾经与主流文化活动不相宜的关键词,频繁地出现在本届“哈夏”盛会的运行过程中。
音乐名片
提高哈尔滨城市知名度
“哈夏”以其深厚的传统、高雅的品位和鲜明的特色赢得了全国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哈尔滨已成为我国音乐活动的重要基地,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哈夏”的成功举办,不但可以提高哈尔滨市市民素质、培养市民的音乐修养;还可以拉动哈尔滨市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和创造相应的就业机会;通过“哈夏”活动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可以打造永久性的城市文化品牌,促进旅游环境的开发和投资软环境的优化;另外,通过将“哈夏”作为重要的经济产品来经营,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基于这种科学的认识,本届“哈夏”的“城市音乐名片”意义得以提升,在理念层面奠定了市场化运作“哈夏”活动的基础。
定位高端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哈夏”活动的定位,不但要满足历史传承的主流风格的要求,还必须符合经济市场的营销规律。传播高雅音乐文化、普及严肃音乐艺术是“哈夏”的一贯追求,本届“哈夏”仍然坚持国际化方向、国家级水平、群众性参与的定位。所不同的是,本届“哈夏”将此定位依照市场规律演绎成为———文化产品的高端市场定位,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活动的优势和特点,进而为赞助商和文化活动的消费者打造出具有相对垄断性的宣传平台和文化产品,并通过“哈夏”所占有的绝对优势带动哈尔滨市旅游事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开发。比如,充分利用好原创歌曲《太阳岛上》、《我的哈尔滨》、《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的影响,设计好哈尔滨之夏旅游品牌的具体细节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等。同时,还从以下多方面开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级别。第23届“哈夏”以来,文化部一直作为主办方之一,使“哈夏”成为全国性的音乐节。本届“哈夏”音乐会举办的“哈飞汽车杯”音乐组合比赛,是一次面对全国职业及非职业选手而设计的一项高水平的音乐赛事。中直专业艺术团体也参加演出。开幕式演出了由中央歌剧院、河南省歌舞剧院联合创作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戴玉强担任主演。闭幕式由全国音乐组合比赛获奖者与东方歌舞团共同演出大型歌舞晚会;东方歌舞团还演出了“哈药集团夏之夜”中国音乐舞蹈经典《华彩唱风流》和大型音乐舞蹈晚会《火一样的羞涩》。中央歌剧院、东方歌舞团的参演,更使本届“哈夏”达到了国家级水平。
———国际化。“哈夏”音乐会将国内演出与国外演出有机结合,以达到中西文化荟萃交融的效果,尤其注重突出“俄罗斯年”的特色。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出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歌舞团演出俄罗斯歌舞晚会,俄罗斯钢琴家独奏音乐会、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少儿歌舞团歌舞晚会、美国音乐演唱小组音乐会等都使以异域文化特色著称的哈尔滨,在“哈夏”的激情盛宴中,愈加呈现出国际化大都市的诱人魅力。
———群众性。制定了符合哈尔滨市消费水平的专场演出门票价格,遍布哈尔滨市8区500个社区、371个活动场所的1478场免费群众文化活动,这足以表明本届“哈夏”广泛的群众参与度。本着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军营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的优势,在社区、小区、庭院、广场、公园等场所大力开展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健康向上、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业已形成的文化品牌,在方式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
繁荣群文市场
促进文化经济腾飞
内容制胜,是文化产品获得市场青睐的关键。活动内容的策划与设计,对文化产业的营销具有战略意义。而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将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为做到曲高而和众,本届“哈夏”在活动的丰富性上做足了功夫。
———冲击吉尼斯,赢取世界眼球。本届“哈夏”的“千台钢琴演奏音乐会”,在钢琴数量上创造了吉尼斯纪录。一些深谙活动搭车的商家,也竞相表达收藏演奏用钢琴的意愿。
———专题专场,锁定特定人群。“歌飞大地———美丽的城市美丽的歌”、“知青大联欢”、“关爱女孩,关注人口”、“献给农民工的歌”等专题演出活动,其目标受众因活动的市场细分而得以凝聚。
———高雅音乐,启迪大众。交响音乐会、国外知名演奏家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和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芭蕾舞,诠释了“哈夏”盛会的高雅品位。
———民族文化,贴近百姓。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广场上,国粹的铿锵节奏让人驻足流连;维也纳广场上,木偶剧的幽默情节令人笑逐颜开;在闻名于世的防洪纪念塔广场,百架古筝的芳菲旋律,浸润着属于音乐名城的不眠之夜……
———时尚赛事,激情与共。全国音乐组合比赛、第二届全国朝鲜族声乐比赛以及群众自发的演唱比赛等活动,是本届“哈夏”用以提高参与度的创新设计。
加大衍生产品开发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文化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在实现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其盈利所得,至少可以反哺文化建设。因此,获得经济效益,成了本届“哈夏”一项重要的探索性目标。专场演出的门票收入和赞助商的赞助款项,是本届“哈夏”的收入来源或盈利模式。市场营销的一些规则和理念,在本届“哈夏”针对赞助商的一些策略中,得以空前体现。
———放大文化产品自身的影响力,吸引较大的赞助商。产品策略要符合层次高、范围广、关注度高的原则。本届“哈夏”的“哈飞杯音乐组合大奖赛”招考工作在北京进行,范围涉及全国;同时,此活动为音乐类赛事的首创之举,规避了赛事雷同所降低的关注度。
———创造文化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吸引适合的赞助商。一项文化活动,由于题材、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其市场需求必然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正因为对这种局限性的科学理解,反而可以细分出具有指向性的需求,从而在局限性中创造出与局限性相得益彰的赞助需求。当认识到地方商业银行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市场是广大消费者用户时,本届“哈夏”中遍及全市8个区的371个群众活动场所、500多个居民社区这一庞大的受众平台资源,自然可以使哈尔滨市商业银行这样的赞助商得到超值的赞助回报。
———开发文化产品的衍生资源,提供多样性的赞助回报。在活动项目赞助载体有限的条件下,合理挖掘并利用活动自身所能合理衍生出的关联资源,可以营造出更加多样化的赞助回报方式。除了传统的冠名权、媒体报道、门票广告、节目单广告、户外宣传、会刊广告、礼品袋广告等回报形式外,本届“哈夏”还出现了一种新的赞助回报产品———向赞助者授予“促进哈尔滨文化事业特别贡献奖”。此项殊荣,对于赞助商提高企业文化的品位与内涵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科学管理市场运作
“哈夏”魅力洒向全球
活动项目产品,具有不可重复的特性,因为活动一旦结束,不论成功与否,都不可能重头再来。即便策划内容精彩、营销过程完美,如果缺少了严谨的项目管理,整个活动将功亏一篑。“哈夏”盛会在活动的项目管理方面,显示出了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组织健全,提高项目运行效率。本届“哈夏”根据活动项目本身的任务要求,组建了一支有效率的执行团队。分别设立了负责活动项目策划(文化产品开发)的演出比赛部和群文部,负责活动项目营销的宣传部、票务部和筹资广告部,负责活动项目举办的综合部和安保协调部等完整的项目运作机构。
———市场化外包,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为培养市民的文化消费观念,本届“哈夏”的大部分室内演出专场均杜绝赠票和观摩票,采取了门票销售的市场化推广方式。然而数万张的门票销售工作,是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自行完成的。因此,本届盛会创造性地采用了招标买断专场门票、吸纳外埠票务代理机构等经营模式,择优选定有能力的外协单位,将繁杂的工作分解、外包,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的市场运作优势。
本届“哈夏”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立市”的战略构想,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格局中构建“哈夏”布局,坚持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并重,既保证国家级盛会水准,又要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文化利益,吸纳各国艺术精品,增强“哈夏”的开放性;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探索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途径。努力打造开放、发展、有活力的“哈夏”品牌,为促进哈尔滨文化名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本届“哈夏”自觉地运用了科学的营销理念,为市场化运作由政府主办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动这一崭新课题,探索了新思路、积累了新经验。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强调结果的市场环境中,本届盛会在市场化运作的某些方面尚显不足。比如,作为全国性的音乐盛事,却没能更广泛地吸引到省外的赞助商;再比如,一些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链接活动没有派生出来,甚至没有意识到其市场存在,如注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品牌商标、互联网域名等等,把“哈夏”的衍生产品吉祥物、文化衫、画册、纪录片、光碟、图书、节目CD开发出来,再把“哈夏”注册成钢琴、小提琴以及各种乐器的品牌,形成完整文化产业链条,使其成为国际化的品牌。
尽管如此,在市政府“文化立市”的战略背景下,伴随着本届“哈夏”盛会的激情谢幕,“哈夏”这一哈尔滨“音乐文化名城”的标志和符号,必将卓然于世,成为“让世界了解哈尔滨、让哈尔滨走向世界”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