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7日电 题:站在“微笑”的高端
有人说,国际化大生产是一条“微笑型曲线”,处于两个高端的是品牌和技术,处于低端的是加工组装。从三峡工程建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装备制造业正在向“微笑”的两个高端迈进。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一直是廉价、低成本的代名词。因为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只能停留在国际大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据了解,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6.2%,与美国、日本相比分别低23.22和11.7个百分点。
8亿件中国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飞机,这是“中国制造”的尴尬。它促使人们猛醒: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转型,从以消耗资源为特色、以廉价为比较优势的成本型制造中心,向以新型工业化为特征的技术型制造中心转型。
不久前,《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令人看到了我国加强装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心和有力步骤。“输血”只能解决一时之痛,惟有“造血”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在三峡工程中,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用6年跨越了30年的技术差距,它昭示着中国企业正在以加速度向国际化产业链的高端挺进。买技术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能否创新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