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8日电 捡到别人财物,就地私分。没想到被旁观者看在眼里。
15日19时,在市第一医院住院的梁女士走进电梯时,发现随身携带的装有430元现金的休闲包不见了。这时,3名男子和她擦肩而过,看到都是邻近病房的患者家属,她就打了一个招呼,但对方反应都很不自然。正当她在医院门口转来转去找包的时候,门口的一位打更人告诉她不用找了,钱已被刚才那3个人分掉了。
原来,她的包在医院门前落在地上,正巧被另一名捡到。这时,旁边又上来两个人,说他们也看到了,非要分钱。捡包的男子给了其中一个人100元,另一个人20多元。随后3个人一起进了医院。
又讯昨天,市民沃女士向记者反映,11日上午,她亲属一行5人从齐齐哈尔和大庆来哈市后,将包裹遗忘在出租车上,被好心的司机送到其所属的智鑫出租车公司。
据沃女士介绍,随后,几位失主去该公司取包。一名值班的女同志经核实后说,得交20元钱。沃女士的亲属表示已经见过司机并当面表示谢意,司机没提任何要求。这名女士表示,不给钱就不能给你包!当日下午,记者将电话打到该公司。经查询,证实接待沃女士亲属的办公室人员为陈女士,她表示还包时确实收了20元钱,但这是丢包人自愿交的。
短评:公德之镜
面对装有贵重物品的手提包,公交车司机不为所动,发现失主后立即将物品归还。体现的既是美好的社会风尚,更折射出其个人的道德素养。同样是拾到财物,三个当街分钱的大男人,则着实让人感到有几分猥琐。尽管拾到财物与行窃有本质的区别,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本应是我们对待金钱态度的底线。置身于社会群体中,因何为荣,以何为耻?在这些寻常事件的背后,人们的行为有如一面面见证公德的镜子,“拾金”者的不同表现,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