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承诺5年不开挖 两年之后又动土 市民质疑"禁挖令"
2006-08-18 05:58:1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8日电 2004年,因供水、供热工程管线铺设需要,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大街先后两次挖开。当年路面修复后,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承诺:这条路5年内不允许再挖掘。但近期,尚志大街又被挖开了。对此,市民表示不理解,当年说5年之内不挖了,为啥时隔两年又挖开了。

  据哈尔滨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主任刘清玉介绍,2004年,他们针对哈尔滨市路面挖掘比较集中的情况,要求有关部门和管线单位,严格按照哈尔滨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准挖掘。

  2005年,由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牵头,成立了哈尔滨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协调办公室(简称“管网办”),由市建委、规划局、城管局、环保局、交警支队等多个部门抽调的管理人员组成,并出台了《2005年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下发到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各建设单位。要求道路施工审批实行分段控制,更改交通线路提前公示,平行道路错开施工时间,道口施工在夜间进行。并对施工前期工作、文明施工、道路复旧等进行了要求。

  2006年,哈尔滨市“管网办”改为由哈尔滨市城管局牵头,成立了哈尔滨市城市地下管线挖掘管理工作办公室,该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依然是从市建委、规划局、城管局、环保局、交警支队等多个部门抽调的管理人员组成。

  今年年初,哈尔滨供热和供水等部门提出了在尚志大街挖掘施工的申请报告。目前正在施工中。

  关于今年的挖掘情况,刘清玉表示,他并不清楚。记者又采访哈尔滨市城市地下管线挖掘管理工作办公室,其负责人刘凯仁表示,今年年初他刚刚接管这项工作,对于以前的工作,他也不清楚。今年以来,他们多次组织规划、建委等部门对地下管线施工进行规划,征求多方面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多条管线合并施工,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尽量减少因路面施工给行人带来的不便。

  今年8月份,哈尔滨市首批28条达标街路竣工时,哈尔滨市建委也作出要求,这些达标街路建设完成后将在5年内不予批准开挖。对擅自挖开道路的,道路管理部门应及时制止,并给予挖道单位上限处罚。

  评论:“无主承诺”必导致“无头案”

  评论员 景天光

  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大街又挖掘开有一段时间了。这条街是哈尔滨市的一条重要街道,挖开给城市交通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交通堵塞的情况尤为严重,上下班时间车辆堵得水泄不通。面对此情此景,人们想起了两年前在媒体上看到的一项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承诺: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5年内不再挖掘。

  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写得明明白白——5年内不再挖掘。为什么现在又挖开了呢?当年的承诺还算不算数了呢?对此无人认账,成了一个“无主承诺”。“无主承诺”一个应该列入《新华词典》的新名词。既然是“承诺”,怎么会没有主呢?没有人对“承诺”负责,还叫什么“承诺”呢?“无主承诺”势必导致对违犯承诺的事无人负责。果不其然,现在这个疑问成了“无头案”。

  从“无主承诺”到今天的“无头案”,其要害是一个“无”字,也就是无人负责,这种情况暴露了城市管理的某种值得警惕的现象。这种稀里糊涂出台承诺,又稀里糊涂违反承诺的现象是不应该让它再继续下去啦!

  日前,黑龙江晨报发表了哈电力公司要建冰城首条地下廊道的消息。廊道建成后30年内不用再开挖路面。这个决定得到了包括市政协委员在内的多方面的肯定。显然是一个好的决定。那么人们就会想,既然一个企业能想到的情况,为什么政府的“有关部门”却想不到、做不到呢?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从“无主承诺”和“无头案”中看到些什么呢?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