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回锅油”潜在致癌物》续:常换新油哪能赚到钱
2006-08-18 10:59:4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张雪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8日电 媒体连续报道《“回锅油”潜在致癌物》引起市民广泛关注。那么,街头从事油炸食品生意的商贩是怎样看待油炸食品的呢?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商贩们几乎都承认反复使用“回锅油”,也知道“回锅油”食品对人的身体没有好处,但经常换新油又赚不到钱,因此只能这样做。

  16日7时许,记者来到香坊区六顺早市,现场卖炸油条、黄面饼、油炸糕、麻花的商贩有10余家。记者在一卖油条的摊位前看到,这个摊位占地约10平方米,棚帐里摆着七八张桌椅,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男子赤裸着上身在一旁收钱,其脚旁有一装油的大塑料桶,桶外面都是黑色凝固物,桶上没有任何标识,女的与另两名女工不停地揉面,然后把油条放进滚烫的油锅里,油锅是个长约1米、宽约0.5米的长方形铁锅,里面的油近于黑色。记者问油的颜色为什么那么深,男商贩直言不讳地说:“炸的次数多了,颜色自然就变深了。”记者又试探着问为什么不常换新油,男商贩白了记者一眼说:“你说得轻松,油那么贵,我换得起吗?不换我都挣不了几个钱。”记者又问油反复用对身体有没有危害,男商贩不耐烦地说:“怕有危害就别吃,凡是炸油条的都是这样炸,你看见谁吃出事了。市场豆油价格是3元多钱1斤,谁也不可能总换新油炸东西,那得赔死。”

  16日18时许,记者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校区侧门的文兴街看到,卖油炸食品的小摊一家挨着一家。在一个卖油炸蔬菜丸子的摊位前,记者看到,20多岁的男商贩正拿一漏勺从锅里往出捞杂质、浑浊物,然后放进锅旁边的一个塑料盘子里,塑料盘子旁边是大可乐瓶装的食用油,油的颜色看上去偏深,并且浑浊,瓶底有沉淀物。记者买了一斤蔬菜丸子,并试着与商贩攀谈起来。记者问瓶里的油是不是用过的油,商贩边抽着烟边说:“对,是昨天用过的。”记者问还能用吗,商贩说:“没事,我们做小本生意的都这样用。”当记者说到如果长期食用这样的油炸食品会致癌时,该商贩叹着气说:“反正总吃肯定没啥好处。”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