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宏志暖我心 知恩报祖国
2006-08-23 14:54: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3日电 题:宏志暖我心,知恩报祖国

    记者 印蕾

  金秋时节,大学新生迈入大学校门。在新生中有这样一些人比较特殊,他们是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和大庆市实验中学2003级“宏志班”的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100%升入大学,超过一多半的学生升入重点本科大学。这些受政府和社会资助从而走进校园的年轻人,怀着一颗颗勤奋进取之心,一颗颗真诚感恩之心,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展翅高飞。

    贫穷不失凌云志,逆境更增进取心

  走访两个学校,一说起“宏志班”的学生,所有的校领导和老师就赞不绝口。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副校长赵文祥介绍说,“宏志班”的学生入学时成绩并不高,排在所有“校中校”班级之后;凭借勤奋刻苦,强烈的求知欲,短短一年时间,“宏志班”学生的成绩远远超过“校中校”学生的成绩,到了第二年,成绩已经排在了统招平行班的第六名。

  有这样一件事,给赵校长留下的印象最深——那年夏天,2005届毕业生退寝离校,一天晚上,赵校长值班,他拿着手电筒走上寝室楼,发现对面也有手电筒灯光射来,赵校长走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宏志班”的同学拿着手电筒在走廊里挑选有用的习题书,顺便将饮料瓶子拾起。“时间不早了,同学们都早点回去休息吧”。同学们却说,“校长,我们要是不挑不捡,明天卫生员就都扫走了,怪可惜的!”

  大庆市实验中学校长符景海则说,“宏志班”同学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校规定,每天早自习从6时30分开始,这个时间,“宏志班”同学早已在教室里自习半个小时了;双休日,其他班级同学都回家过周末,而“宏志班”同学却在教室里复习,一个都不会少。

  进步飞快的学习成绩全校师生有目共睹,老师们对“宏志班”还有这样的评价,自习和课间纪律最好的是“宏志班”,两操做得最好的是“宏志班”,同学之间最团结的还是“宏志班”。

    感恩之心,感动你我

  贫困是一所大学,它让这些孩子们过早品尝生活艰辛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坚强的生活,更学会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知恩图报。冬天,为了开展冰上活动,哈三中在市中心的老校区浇冰场,由于建筑的原因,阳光不能完全直射,等到隔年的新学期,冰场完全自然融化要很长时间;在老校区上课的“宏志班”学生发现后,大家主动从总务处找来工具,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帮学校清理冰场。回忆起这件事,“宏志班”学生李恭楠告诉我们,大家在社会和学校的帮助下得以来到“宏志班”学习,大家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微薄,无以回报,打扫冰场,帮学校做点事,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回报大家给与“宏志班”学生的关爱。

  大庆实验中学2003级“宏志班”班主任费雅金老师告诉我们,学校重新调整寝室,同学们争着把好的房间和铺位让给别人;学校有大型的活动,他们总是最积极的参加义务劳动;为孤寡老人做家务,义务献血放弃休息时间为高考做服务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桩桩小事,却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班里50名学生已经有4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团支部书记高跃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党给了我这么好的条件让我安心地学习,我对党的恩情,对社会的关爱,有着切身的感受。加入中国共产党,用我的知识回报社会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老师们说,“宏志班”的学生不光给同学做了榜样,也让老师深受影响。哈三中“宏志班”政治老师李泽说,“他们是贫穷的小天使,但他们都有不贫穷的心,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们曲折的足迹给了我很多生活的启迪,我知道什么样的奋斗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意义。”

  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宏志班”的学生始终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在铺满希望的人生旅途上风雨无阻,一路前行。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