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9日电 “走,学焊接去!”
邻里的一声召唤,隔壁19岁的小杨跟着就走了。学习的地方不远,就在刚刚建成的村劳动技能培训中心。
在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可是村民们心中的一团圣火。
它照亮了广大村民外出致富的梦想。
培训中心宽敞亮堂。60平方米的空间,投影仪、电脑一应俱全。25日,记者在这里看到,肇源技校的老师正在这里免费培训学员。“焊接车间的设置”,“焊接的特点”……宽大的电脑显示屏上,教学内容不时地变换着。
据随行的村长介绍,华原村现有100余农户约500人长年在外打工。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建筑、饮食、打井钻探等行业。这里边有200人在沈阳从事馒头加工,在当地打响了“一本堂”馒头品牌。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羡慕。
虽然华原村基本状况较好,是全县比较富裕的村之一,但农民收入仍然偏低,而且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最高可达5000元,最低的只有900元左右。这里的村民有外出务工的传统,但因组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小富即安等原因,劳动力转移无序,务工人员权益无法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华原村进行定点帮扶。这个厅向农户免费发放了《进城务工就业指南》,在当地举办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宣传,促进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了外出务工创业的意识。
在华原村,记者巧遇正在这里指导工作的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秦玉德。秦玉德说,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华原村,我们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一件大事和“民心工程”来抓。
在培训中心外的操场上,焊花儿飞溅。老师手把手地教农民们学手艺。这些村民们笑呵呵地对记者说:“等俺们学会了,也出去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