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教育部门答记者问:改制划归后风华校为何无校区?
2006-09-05 10:31: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李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5日电 哈尔滨市民张女士写信反映风华校改制划归地方后仍没有校区?针对此事《黑龙江晨报》记者进行采访,教育部门称风华校目前仍处于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仍保持原有招生政策不变。

  读者来信:改制划归地方后风华校为何无校区?

  《黑龙江晨报》编辑部:

  你好!

  我是哈尔滨市的一位市民,家住动力区中山路风华校附近。我的孩子今年6岁应该上小学一年级,按照就近上学的原则,离家最近的就是风华校的小学部。过去,不是风华机械厂职工的孩子想上这所学校,小学部需要交每年4000元的“择校费”,而初中部则需要花每年6000元的“择校费”。今年年初时,我从媒体上得知该校今年由企办校转为公办校了,本以为同样是国家的学校,孩子不花“择校费”就可以去那里上学了。没想到去报名的时候,负责报名的老师告诉我,由于我的孩子不是风华机械厂的子弟,孩子要想在那里上学,必须交每年4000元的“择校费”。我对此很不理解,既然风华校已经由企办校转为了公办校,每年享受国家的财政补贴,为什么附近的孩子想上该校就读还要花“择校费”,而不能享受到与其他公办校一样的义务教育呢?

  读者:张女士

  教育部门答复:3年过渡期 风华无校区

  哈尔滨市风华校初中部校长宫赞告诉记者,大多数家长只知道有风华校,却不知道风华校只接收风华机械厂的子弟,而对外招收“择校生”的是他们具有民办公助性质的建华校。按照风华机械厂与哈尔滨市政府签订的协议,风华校享有3年的过渡期,在这三年中学校不会改变原有的招生政策。宫赞说,每年风华校招收的学生中企业子弟的比率非常小,大多数都是“择校生”。

  经费暂时不由省财政担负

  记者从哈尔滨市国资委了解到,企办校转公办校是2004年国家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部分,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将原本的企业办学转为公办校。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已经有100所企办校完成了转制。企办校转为公办校后,每个学校享有3年的改制期,改制期间市属学校的教育经费由企业和市财政按比例进行给付。省属学校由省财政全额拨款。而风华机械厂属于央企,教育经费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共同负担。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风华校教育经费中由国家财政补贴的部分已经下发,国家财政今年给风华校的拨款为1180万元。这笔钱用于教师开支等个人经费和学生教育的公用经费。

  3年后风华校可能会划定校区

  动力区教育局初教科科长李向前告诉记者,风华校在他们没有接收前就属于两种体制的学校。风华校只接收本厂子弟,而风华校参与办学的民办公助学校建华校则面对全社会招生。建华校是符合教育局规定的、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民办公助学校,并且是风华校的招生主体。今年风华校由动力区教育局接收后,距离新学期招生只剩下不到3个月的时间,而且学校有3年时间来保证它的平稳过渡,所以仍然按照原规定进行招生。

  李向前还说,在风华校附近的居民区属于中山路小学的校区,这个学校并不是生源充足的学校,如果将中山路原有的校区划分出去很可能造成该校缺少生源“吃不饱”的情况。区教育局在3年的过渡期内也会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在3年后将风华校划分出去,风华校和建华校将完全分开,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届时风华校应该会有自己的校区。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