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2日电 “我愿做一颗种子,播爱社会,带起爱心千百万。”王玉林说,奉献爱心已经由多年持续的行动变为一种习惯。如今,他如果见难不帮,自己心里都过不去。
1998年,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志愿者协会——王玉林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哈尔滨市成立,王玉林把自己成长中社会邻里的帮助铭记心中而全身心投入到回报社会之中。他相信,大爱无边,惟有行动见证。他24年如一日地照顾众多有困难的老人,深深影响了哈尔滨人,协会现在已有4000多人。
48岁的王玉林,是哈尔滨物业供热集团锅炉供暖公司木兰分公司的一名普通仓库保管员。王玉林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艰难抚养六个子女。他靠党和政府救济读完中学,并在众邻里们相互帮助中度过最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磨砺让他难忘人们关怀,在工作中、在生活里,他不但尽职尽责,而且业精人勤。
作为保管员,王玉林手中有两串钥匙,每串都有几十把,分别是各仓库、食堂、车库的。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把钥匙挂身上。20年工作,他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即不管哪个房门,他都能拿出钥匙就打开,从不用第二次。因出色的工作,他在2002、2003连续两年获得市劳动模范称号。
王玉林照顾孤寡老人是从1982年开始的。同住在一个大院的邻居李树春、马艳杰夫妇,已经70多岁了,体弱多病,惟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两口生活十分艰难。有一天他下班回来,正遇上李大爷一步一挪地往家搬煤气罐,体力不支的马大娘早已累得满头大汗。他立即帮把煤气罐扛进屋。主动对他们说:“大爷大娘,今后有什么活就让我帮你们干吧!”从那以后,我就把老两口平时买粮、换煤气等重体力活全包下来,一直坚持了八年,直到老两口去世。当时个别邻居说他不是神经有毛病,就是另有所图。而他则每每笑笑而已。
24年来,他利用节假日先后长时间照顾帮助了24位老人,他们中有的已经离开人世,有的正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他时常想,人都有老的时候,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谁愿意在孤苦伶仃中走完人生的路呢?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爱心为这些无助老人的晚年送去一缕阳光,增加一些温暖的回忆,这不是很有意义吗?
王玉林不满足于一个人做好事,于1994年加入哈尔滨市志愿者协会,参加了许多大型志愿者活动。每年的“哈夏”音乐会、1996年的亚冬会、“保护母亲河”环保志愿者行动等都有他的身影。他成为亚冬会优秀青年志愿者、1997年哈尔滨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2000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并获得服务银质奖章。通过志愿者活动,他感到可以以更好的方式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献爱心。1998年,他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协会——王玉林青年志愿者协会。近年来,他带领志愿者协会队员在业余时间深入孤寡老人、社区庭院、公益场所,清除垃圾、植树种草、维持交通、祭扫烈士陵园等。他从自己身边延展到大学、医院等,儿子、侄女、医生等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近几年来,他们已捐助了34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王玉林从生活到工作到社会,他奉献着幸福着。他说,奉献是幸福是希望,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和升华。有一首歌中唱道“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他唱着做着快乐着。他说这样的生活方式将伴随他一生:生命不息,爱心奉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