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0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援引公共商务信息导报报道,“品牌背后是文化,文化承载量越大,文化底蕴越深的品牌生命越兴旺长久”。双鹿电池的朱祥奎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品牌的营销,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播,它是品牌建设的高级阶段,其目的在于使消费者在消费公司产品和服务时,能够产生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感,从而形成品牌忠诚度。
跟随品牌万里行的采访队伍,记者明显感觉到,中国品牌企业的竞争已逐步走出产品营销、技术制胜的阶段,正步入品牌经营的更高形态——文化渗透。通过冠名、涉足公益事业等文化渗透,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构建出清晰、鲜明、与众不同的差异化联想,使文化顶托的品牌更为旺盛、长久。
朱祥奎表示,凡是给双鹿电池留下联系方式的,公司都会定时寄去内部杂志——《双鹿潮》。无独有偶,浙江正泰电器多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细微之处,却让企业的品牌文化不断渗透。
对于大多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如何才能站稳脚,获得国外消费者认同呢?“消除文化隔阂,实行本土化营销策略是不错的选择”,康奈集团副总经理周津淼这样告诉记者。
品牌的本土化,也就是使品牌富有本土化的文化气息。企业要做的就是用品牌对当地的目标群体进行文化的本土化渗透,使产品品牌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从而让顾客从心理消除对“外来货”的排斥感。
周津淼坦言,在开拓任何一个国家市场时,康奈都相当重视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等文化差异。只有尊重这些差异,充分了解、发现消费者对康奈产品的认识,康奈才可能赢得他们的信赖与尊崇。
诚然,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能为消费者提供有丰富文化内涵、有时代特征的品牌,而不是冷冰冰的产品。同时,一个品牌要想成为强势品牌,不是依靠“标王”或者邀请名人代言能一蹴而就的,通过文化行销渗透的方式来传播品牌将越来越得到商家的认可。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以文化的形式来传播品牌,必须符合品牌定位;文化行销应柔韧有度,“地毯式的轰炸”只能使消费者对企业有“王婆卖瓜”之嫌,冷漠甚至厌恶,直至弄砸品牌;品牌在赋予文化行销的过程时,应注意品牌价值和企业文化所诉求的艺术美感;在谈及品牌文化的同时,必须正视和挖掘提炼品牌精神。
提起“羊羊羊”,你会想到恒源祥;提到八一篮球队,你会想到独家冠名的双鹿电池;提起为慈善捐助超过3200万的储吉旺,你会想到“西林”;提起“让家的感觉更好”,你会想到方太厨具……
那么,对于那些仍在彷徨的企业而言,提起什么,你能想到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