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0日电据商务部网站援引公共商务信息导报报道,不久前,一场以“品牌”为主题的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围绕着“品牌与国际竞争力”,专家与企业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品牌的兴衰意味着是市场经济是否发达,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主任、全球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傅慧芬教授这样阐述的。“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企业为本,品牌相互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之后就是各行各业有一些主要的品牌占领市场。在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已经建设了一些品牌,我们的经济发展也显而易见,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国际上来看,我们的品牌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多,最强的、显得比较强的都是外国的。在历次各种排名当中,美国各种品牌的个数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品牌个数所占全球的比例比较大的话,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市场经济的水平相对比较发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祝合良教授提出:品牌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是实力的象征。他举例说,从2000年美国的《商业周刊》与英国的“布兰科”公司联合发布世界最具价值的品牌分布来看,美国每年所占的价值品牌在50个-60个之间,所以它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一个国家来讲,能否有强大的品牌,能否用世界级的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日本首相在接受国外访问的时候说,松下是我的“左脸”,索尼是我的“右脸”,品牌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所以我觉得要把中国进一步强大,在目前品牌竞争的时代,要创建世界级的品牌。
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以企业家的眼光,畅谈了对品牌的认识:品牌是消费者给你企业的定位,消费者的安全感、归属感是对企业品牌最大的认可。从企业角度来讲品牌是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因为有了名牌战略才可以使企业做大,这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文化的体现。青啤集团副总裁孙明波说:“我们看到一个规律,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越来越重要,当然品牌就是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比厂房、机械设备重要上百倍。企业在竞争当中取得胜利的第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资产是品牌,没有品牌的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没有品牌的企业就是一个加工厂,只是给别人做来料加工,这种来料加工是在价值链当中的价值最低的环节。”关于品牌,周云杰和孙明波都表示,品牌的所有者是消费者,是消费者所拥有的品牌,而不是企业所拥有的品牌,品牌的产生不是企业想喊就喊出来的,消费者认为你是品牌你才是品牌。“所以要让消费者心目当承认我们的品牌,要承认就得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消费者他认可你的文化,才能对你的品牌有所认同。这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产业转移的问题。”
的确,品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有着极其的重要性。有人从世界产业转移的角度作这样的分析:世界的经济第一次产业大转移给美国造就了像通用电气、惠尔浦等一批世界级品牌,第二批产业转移给欧洲带来了像西门子、伊莱克斯等知名品牌,第三次产业转移给日本韩国造就了像三洋、索尼、三星和LG等一批世界级品牌,有人依此类推,在这次第四次世界经济产业大转移的时候,已经指向了中国,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到了造就世界名牌的最好时机。因此,无论从产业转移的规律上来分析,还是从企业面对市场的实际操作、运作方面来分析,品牌尤其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当务之急的事情。论坛上,专家提出了一个的现象:从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看世界产业转移中品牌的作用。他们认为,曾经有关贴牌生产还是出国创造品牌有过很多争论,但到今天似乎不再争论了,为什么呢?显而易见,在我们后面还有东南亚的或者比我们收入更低的国家,很快它们也会引进生产线,学会做这些成熟的产品。如果在这个时候再不去做品牌,很快就要被淘汰出局了。所以我们面临的选择是必须逐步的转移生产基地,另外就是要创造新的品牌价值,也就是说,不断创新自己的新产品,来满足世界各国的需要,这样才能把品牌打出来,这是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但是有机遇,并不代表着我们能抓住机遇,所以只有自主创新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有很多世界级品牌,我们现在的环境也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国内的企业需要在专业化方面、在企业的价值链方面、在产业的价值链方面选择一个好的点,选择一个好的环节,才可能有所突破。祝合良还认为,产业的转移为我们创造世界级品牌提供了一个充分条件,但不一定是必要的条件,要打造世界品牌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