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专稿 我们的节日(六) 为了别人的团圆
2006-10-06 23:30: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6日电题:我们的节日(六)为了别人的团圆

  2006年10月6日 农历八月十五 仲秋佳节。

  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张岩峰和所有工作日一样,早早走出家门,8点前来到救助站,到了单位张站长和工作人员就忙碌起来。

  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越是节假日,我们越忙。着急回家的,我们要帮助他们返乡,与家人团聚;不能回家的,我们要让他们在站里感觉到家的温暖。”

  节日里“逛街”

爱心救助车出行

  9点,救助站出动了6台“爱心救助车”,30余位中层干部和部分党员将到全市繁华街路和主要路段“巡逻”。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和南岗区秋林地区是两个繁华路段,平常人在这两个地区逛街,盯着店面里时尚的百货和光鲜亮丽的服装,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却总是把目光投向“浮华”背后的老弱病残,力争不落掉每一个救助对象。这已经是他们在黄金周期间第二次这样“逛街”了。哈尔滨火车站是救助站工作人员走访的重点场所。一位白发苍苍、穿着厚重的衣服、拎着包裹的老大爷无助的坐在路边,这一现象吸引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询问得知,大爷家住宁安市东宁城镇,来哈尔滨务工未果,没能力返乡。工作人员见老人意识清醒也可以准确地说出家庭住址,便马上帮他买了车票,把老人送到站台并对老人叮嘱万分。

  3个小时的“逛街”结束了,10多位需要救助的人得到了帮助,救助站工作人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此时已经是中秋节的正午。

  节日里“出行”

护送被救助人员返家

  就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紧张地“逛街”的时候,50岁的护送员刘绍文却踏上了开往鸡西的客车。

  18岁高中生小张家住鸡西,患病后休学到北京养病。国庆前,小张得知奶奶病了,于是便匆匆坐上了返家的火车。车开到四平附近,小张的包被小偷偷走了,包内包括现金、身份证等物品全部丢失。

  身无分文的小张在四平站下了车,经长春救助站、齐齐哈尔救助站中转,10月5日下午到了哈尔滨市救助管理站。由于着急回家看奶奶,小张提出想尽早回家的想法。

  根据规定,小张年满18岁,有行为能力,救助站可以“作”张票让她自己回家。可是考虑到她是个小女孩,身无分文,安全起见,救助站决定派护送员刘绍文送她回家。

  “今天不能和家人一起过节了吧?”记者问道。

  “今天是过节阿?”刘绍文下意识地反问道。“啥节不节的,我们把节日看得很淡,过节时工作也习惯了”。交谈中,刘绍文告诉记者,救助站的工作,越到节假日越忙。很多救助对象体弱多病,扶着走,背着走也是常事。

  刘绍文说,他去过全国各地很多地方,但都不是到风景名胜地区旅游观光。护送救助对象回家经常是到了地方就立刻返回;有时还没等到目的地,单位又打电话来,通知他下一站的行程。

  来到客运站,小张看看人头攒动的候车大厅,“今天不是过节么,怎么人还这么多啊?”“回家团圆,到家才能过节阿!”临座等待候车的旅客答到。回家才能团圆,为了这个简单的道理,为了别人的团圆,刘绍文踏上开往鸡西的客车……

  节日里“团聚”

救助站内丰盛的午餐

  站外的工作人员忙个不停,站里的留守人员也没闲着。为了让流浪人员能在救助站里过一个“家庭”式的中秋节,他们提前一周就开始为救助人员准备丰盛的饭菜、水果和月饼。希望他们在救助站里也同样过个开心的节日,同样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流浪人员吃过午餐后,20多位未能回家的救助人员终于可以围坐一起了,饭菜虽然简单,但他们吃的津津有味,因为他们累了、饿了。话语虽然朴实,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终于可以放心地体味一下自己的节日了

责任编辑: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