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商圈战”鼓角连营
2006-10-09 05:36:3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电子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9日电 随着最后一个投资项目———天堂岛国际休闲酒店近日竣工,哈尔滨市历时3年占地5万平方米的万达商业圈正式宣告建成。

  哈尔滨市道里区有关负责人说,万达商业广场的形成,不仅延长了中央大街商业走廊,也成为哈尔滨市购物最集中、娱乐最现代的商业中心。

  然而,这种说法受到哈尔滨市南岗区有关人士的质疑。理由是,按照哈尔滨市政府的规划,“哈尔滨市购物最集中、娱乐最现代的商业中心”应该在南岗区。

  一个城市里,为了争夺“商业中心”的地位,口舌争斗不绝于耳。

  传统“商圈”的新挑战

  就在道里区宣布万达商圈建成的时候,哈尔滨的其他几个中心城区也在努力向外宣扬着各自的“商圈概念”:乐松购物广场、会展商圈、哈西新商圈……甚至是几乎被边缘化了道外、香坊等老城区,借旧城改造也纷纷打出“黄金旺铺”的招牌,大有培育新商圈之势。一时间,哈尔滨的“商圈”之战硝烟四起。

  面对所谓“新商圈”的叫板,传统商业区凭借优势寻求着更大的空间。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17届哈洽会上,南岗区与外来投资者签订合同,合作投资40亿元建设秋林中央商务区改造建设项目协议。而道里区则引入大商集团,启动对索菲亚教堂广场进一步拓展、老哈一百业态调整、中心广场现代服务设施建设的工作。

  不同的商业格局在业态、形式上发生着碰撞。

  传统上,哈尔滨人已习惯将秋林———果戈里大街地区和中央大街———哈一百地区看作是影响整个城市消费的核心商业区。从实际而言,无论是地理位置、消费习惯,还是市场份额,这两个区域都是哈尔滨商业购销中的佼佼者。

  然而,新的商业形态早已经对这两个先行者提出了挑战。以投资数十亿元的爱建滨江社区、占地将近10万平方米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先锋,哈尔滨市的地产商在打造soh o社区概念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新商圈的概念。如今,依托会展体育中心的新商圈因为有红博、家乐福等一系列商业机构的入驻,牵动周边的房价翻了一倍;今年4月11日,国内最大的商业集团百联集团在签约后正式入驻哈尔滨爱建滨江国际社区,也使当初颇受怀疑的“爱建商圈”渐渐成型,其社区房价连连攀升,商铺成为热炒对象。同时,道外、香坊、动力等外围城区也开始提出了自己的商圈概念,甚至刚刚并入城区仅仅5年的呼兰区,也提出了要引入世界专业的综合购物中心投资开发、运营企业———加拿大555集团,形成一个大型摩尔(M ALL)购物中心的概念,据说投资达70亿美元……

  据了解,目前在哈尔滨市提出做“商圈”概念的房地产项目不下二十几个。这些所谓的构建新“商圈”的项目,大都是一个大型社区配套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有的甚至是一系列的消费、娱乐场所。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房地产商最终的追求是什么?

  是商业之战还是地产之战

  不少有识之士看出,哈尔滨现在流行的所谓“商圈”,大多是地产商在炒作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概念。业内人士指出,开发楼市过程中引入一个商业机构,“商”“楼”互傍,进而达到楼房销售与超市销售的双赢目标。但是,由于概念同构、经营同质化,营销模式单一、重复,相互之间跟进、模仿的痕迹十分明显,也使得不少“人造商圈”并未如预期火起来。

  位于动力区中心地带的乐松购物广场、巴黎广场,其周围有乐园小区、幸福家园、乐松小区等数个居民小区,有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数个大专院校,有省政府、动力区政府、“三大动力”等企事业机关单位,周边人流近百万人。就是这样的黄金位置,照理应该可以打造出“超黄金”效益。但这两个商业中心已建起几年,始终处于门庭冷落鞍马稀的状态,这让很多投资者大呼上当。

  同样,对于正在热炒中的“爱建商圈“,市民也存有诸多怀疑,这个由上海爱建集团兴建的地产工程,号称是引领哈尔滨市民生活时尚的项目,房价创下了哈尔滨市历史纪录,然而,工程交付已经一年多,除了房产价格飙升以外,商业形态并没有完全形成。

  对于哈尔滨市另一个高档地产集中区的开发区来说,号称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普尔斯玛特超市败走之后,整个区域内近50万人口,附近的新一佳超市、三联大型家电专营店等商业机构相继败北,则让人们也开始怀疑那一个个由地产商构造出来的“商圈旺铺”概念了。

  对此,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一位副理事长指斥这种地产炒作行为“充分暴露了开发商的无耻”。他认为,靠地产商构建商业格局,必然会给商业带来巨大的隐患。

  谁能摆正“商圈”竞争

  就在经济学界对由地产商炒作的商圈概念批判声中,哈尔滨市政府公布了《哈尔滨市商品市场体系(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哈尔滨市政府有关人士称,这个规划让“哈尔滨都市商业圈的轮廓变得清晰起来”。据了解,《规划》实施后,哈尔滨市将会形成以3个市级主题商业中心为核心层,9个区域商业中心为中间层,市域内各批发市场为边缘层的空间结构。

  据了解,在全国38个省会以上城市中,已经有35个城市完成了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这个规划,哈尔滨市未来15年内的商业格局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重新布局。但是,这个发挥政府无形之手效力的规划,却受到多方的质疑。一家媒体的老总公开质疑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商业格局的形成,到底是靠市场自然形成还是要靠政府的计划?”

  也有人对这个规划中体现过多的地产痕迹表示了忧虑。随着地铁一期工程的启动,短短14公里的路程中,现在已经有4处地产投资者开始沿地铁线路制造新的商圈概念。然而,这个被称为一号线的地铁项目,本身就贯穿了哈尔滨市现在的最繁华地区。在这个线路上,已经有船舶电子城、秋林地区、博物馆地区、教化地区、哈西服装城等大型商业聚集地,新老相加,沿线至少要有10个大型的商业活动区。对这个城市而言,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