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2日电 11日,哈尔滨市召开了全市推进村镇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新村镇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村镇载体功能,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据介绍,目前哈市农宅砖瓦化普及率为72.79%,尚有2800万平方米的土草房需要改造,在其中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最需要关爱的残疾人、五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村镇自来水普及率为61.09%,还有2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吃上自来水,群众的健康无法保障;村镇道路硬化铺装率仅为5.39%,其余绝大部分是“无雨满街土,有雨遍地泥”的土路;排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匮乏,村庄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为此,会议提出,村镇建设要实现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全覆盖、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重大专项规划全覆盖,各项规划相互衔接,各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总体规划必须在2005年底前全部完成,各乡镇总体规划必须在2006年底前全部完成;新村镇建设成本由政府和村民共同承担。今后,要合理确定政府和农民的投资比例,政府改变过去现金的拨付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实物补贴”的形式,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村镇建设;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优先整治村内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公共活动场所、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等项目。以“四建、四清、四规范”为主要内容,“四建”,即道路建设、自来水建设、排水建设、绿化建设。“四清”,即清除垃圾污物、清理边沟池塘、清移柴草堆、清拆残破危倒房屋。“四规范”,即规范农户厕所、规范禽畜圈舍、规范院墙院篱、规范仓储存放;农房建设要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农业特色、农村特色,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变村镇住宅色彩单调的“火柴盒”式、兵营式排列房和农村“进门见锅台、对面两铺炕”等千篇一律的传统造型和落后的住宅结构,并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能节地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