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9日电 为了有效遏制我省地方病的蔓延,加强布氏菌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省卫生厅成立了地方病防控协会,将通过调研、专家会诊、学术交流、培训等活动,降低地方病的发病率。
省卫生厅今天公布近年来我省地方病疫情公告,布氏菌病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地方病,高发区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等地的农村和林区。
布氏菌病又称布病,患者会出现乏力、发热、浑身酸疼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长期得不到治疗会造成骨关节变型、脏器衰竭。它多在人畜间传播,但可防可治,去年年底我省发病人数在4000多人。
前几年高发的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已得到有效控制。我省是历史上克山病病情最重的省份,全省80个市县发病,占全国发病市县的21%。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未出现新的急克、亚急克病人,潜在型慢克病人的检出率也逐年下降。据统计,1995年至2004年间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降低78.35%,已由2047人减至443人,慢克病人已由925人减至309人,降低66.59%。
近十年来,我省大骨节病病情逐年减轻,主要以儿童少年时期患病的成人患者居多。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判定标准判定,病情处于基本稳定或基本控制状态。同时,我省卫生部门还通过采取食盐加碘等措施使碘缺乏病提前达到2010年防治目标;通过实施灭鼠、改造疫源地生态环境,已经52年未发生人间鼠疫;通过改水降氟、降砷工程,解决了117万人饮用高氟水、高砷水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