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聚焦出早市的农民工(-):工会组织--农民工的家
2006-10-20 15:06:24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聚焦出早市的农民工(-):工会组织--农民工的家
  聚焦出早市的农民工(二):共产党员--心中的明灯
  聚焦出早市的农民工(三):共同心愿--去趟太阳岛

  东北网10月19日电 题:聚焦出早市的农民工(一)工会组织――农民工的家

     记者杜丽华

  这几天,在哈尔滨三姓街出早市卖菜的农民工张宪彬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从老家投奔他来的侄子在南岗区一家餐厅打工,老板拖欠了3个月工资始终不给。张宪彬一时想不出什么主意来,就找到了三姓摊区农民工工会,经工会组织出面协调,餐厅老板当即承诺23日前兑付拖欠工资。

  像张宪彬一样,在三姓街出早市600多名农民工遇到什么难事总会最先想到农民工工会,因为这里是他们值得信赖的“家”。

     小学没毕业的工会主席

  在三姓街出早市的人没有不知道曹国富的,他是和这里所有人一样是出早市的农民工,但他比别人多了个“官衔”――三姓摊区农民工工会副主席。

正忙出早市的曹国富
正忙出早市的曹国富

  采访曹国富是在三姓街嘈杂的早市上,趁空闲时间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994年夏天,为还清结婚时借的高利贷,只有小学三年文化的曹国富从老家宾县胜利镇普安村孤身一人来到哈尔滨。当时他身上只有借来的40多元钱。下车后花20元中介费找到一家建筑工地干临时工,说好一个月500元的工资,然而干了43天一分钱也没拿到。“当时想找个地方去评理却找不到门!”曹国富说。

  后来,曹国富来到南岗区龙泰社区三姓摊区早市租了个摊床,做起蔬菜买卖。

  曹国富是个耿直的人,在市场上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总得站出来理论一番。他所在的三姓摊区有几个收费人员是雇用的,他们收费时对城里人只收一元,而对乡下来的农民工却收8元。曹国富质问他们为什么一样摆地摊,交费却不一视同仁,结果莫名遭到一顿打。曹国富说:“那时我就想,要是有人能给我们撑腰就好了。”

  2003年3月9日,曹国富所在的三姓摊区成立工会,大伙推举他当工会副主席,办事处干部也鼓励他。他说:“只要工会能为我们农民工办事我就干。”就这样曹国富当选为三姓摊区农民工工会副主席,成为哈尔滨市街道第一位农民工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组建农民工自己的工会

  工会成立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吸纳会员。清晨曹国富放下自家的早市菜摊,趁农民工出摊的时候挨家挨户动员。然而不少人说,“咱农民能卖好菜就行了,入什么会。”曹国富一次次地耐心向他们讲解工会的职能、作用,并承诺工会一定为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为了鼓励农民工入会,首批会员免收会费,只需添写一式两份表格备案即可。就这样,6天时间,首批150名农民工就加入了工会。

  就在首批农民工入会的第二天,曹国富听说农民工会员巩树德的妻子得了尿毒症,每天做透析要六七百元,家里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生活很困难。曹国富说:“当时我自己也想看看工会到底管不管用。”于是,他将情况反映到摊区管理所,所长当即拍板免了巩树德每月270元的摊位费。曹国富又在南岗区总工会的帮助下与孩子就读的学校协调,把一年500元的借读费也免了。他还组织摊区的农民工会员为巩树德一家捐款。当他把捐款送到巩树德妻子手里时,她激动得直哭。

  这件事振动了三姓街早市的每户摊主,人们看到工会真的起作用都纷纷主动申请入会。此时,入会的农民工每月需交3元钱,其中1元是会费,2元是互助济贫救助金,谁家没钱上货都可以从救助金里借。如今在三姓街摊区出早市的1100家业户中,农民工工会会员就占了610户,摊区的农民工全部加入了工会。

    农民工从此有了主心骨

  由于历史原因,三姓摊区里有不少摊位被周围居民长期“霸占”,他们自己不去经营,而是“租”给外地来的农民工,平白吃租金。农民工工会成立以后,多次出面与摊区管理所反映、协调这一问题,最终把14个由当地居民长期把持的摊位要了回来,直接交到在此经营的农民工手里,此举一下子使每人每年节省了3000元“摊位费”。

  上午9点多钟人们出完早市,白天就没有什么事了,经常聚在一起打牌、赌博。成立工会后,为了使大伙把空闲的时间利用起来增加收入,工会和有关部门沟通,在社区的黄金地段专门开辟了“农民工夜市”,并争取到了免除摊位费的政策,使这些农民工会员每天增加了几十元收入。进入冬季,工会又组织起了全市第一支农民清雪队,早晚卖菜,白天清雪,并以工会名义和有关单位签合同、谈工钱。别人清雪一天一个工30元,他们因为有工会签的质量保证,一个工谈到35元。这个冬天刚过一半,他们清雪就已经挣了4万多元了。

  随着工会组织活动的开展,许多农民工会员感到了自己身上文化知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欠缺。于是,工会组织开办了哈尔滨首家农民工夜校。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如何融入市场经济……这都是夜校教学的内容。多数农民工都会抽出时间坐到教室学习,到目前为止,农民工夜校已经开办了专题讲座20余次,先后有近千名农民工接受了免费培训。

  如今,在三姓街出早市的600多名农民工不再是散兵作战,他们为有自己的工会组织而感到自豪。农民工都说,农民工工会就是咱农民在城里的“家”。

责任编辑:刘华

【专题】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构建和谐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