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补课班”被叫停学生欢喜家长慌 叫人爱恨两难
2006-10-24 13:12:1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曹晓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4日电 当下,哈尔滨市的教育部门正开展“正行风、明荣辱、树形象”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大力度治理“乱补课”现象,此举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因而赢得了一些家长、教育界人士的首肯。但也引起了部分“望子成龙”家长们的恐慌:孩子没地方补课,学习成绩下降了怎么办?为此,本刊将围绕《爱恨两难的“补课班”》为题,就怎样正确看待校外补课、如何科学有效地补课、怎样杜绝乱补课现象等问题,请教育界专家、学生及家长发表意见。

  补课,让人恨

  目前,有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课堂上该讲的知识不讲,强迫学生放学后到家里补课,学生不敢不去,如果有学生不去的,老师就讽刺挖苦。

  除了圈自己的学生收钱补课的教师外,还有一部分相对有些名气的教师会在校外兼职上补课班。这样的老师常常要在周末上四五节大课(每节一个半小时以上),而校外补课不同于校内补课,不能讲书本上的内容,讲书本上的内容没人听,要额外备课,因此工作量很大,东奔西走地上完五六堂(10几个小时的课)以后,必然会感到身心疲备,在学校正常上课时,授课质量难免下降。

  “补课”还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

  假期补课,通常是要学习下一学期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传授过程中,“补课班”是绝不会花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的。毕竟,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慢的工作,可是直接把知识“喂”给孩子们却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孩子们在暑假已经被“喂”进了新知识。

  开学后,课堂上老师讲课,希望能启发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但这时孩子们通常都不耐烦,他们会急躁地对老师说:“你就别卖官子了,这些知识我们早就过了,你就快往下讲吧!”

  长久下来,学生们已经被这种“填食”的传授给“养”懒了,他们不愿意动脑筋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他们缺少应有的自学能力、独力思考能力。

  “补课”搞乱了正常的“教学”,干扰了素质教育。

  不补课,心里不踏实

  一年365天,若减去寒暑假及双休日的时间,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约170多天,而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家长认为,半年的时间“荒废”学业损失太大,只能选择补课。因为,补总比不补强。

  补课为什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因为它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学生们平时不能进名校上课,不能听名师亲授,那么,可以花钱到名师的补课班去听课。

  能够在名师的补课班里补课,已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定心丸”,这相当于一个普通的田径运动员加入了“马家军”,放弃补课就等于放弃“希望”,谁能够放弃希望呢?

  治理补课,任重道远

  教育部门对“补课”严抓,甚至一些区级教育部门称,抓住就下岗。这样的举措见了成效,补课班纷纷关停。但部分教师却认为,这种“严管”并不能拦住补课风。

  从效果上看,往年也都治理过“乱补课”现象,对此,各补课班已经有了些经验,绝不会顶风上,风声正紧的时候就暂停;等风声过了,补课班“解冻”变成“雨后春笋”。

  从原因上看,“补课”是家长的需求,不“补课”家长受不了。商品经济社会,有望子成龙的市场需求,就会有相应的“商品”供应。有了这种需求,在外补课的教师即使被“抓”住,也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只不过是认为“倒霉”罢了。

  补课可以给教师带来经济上的不菲收入。现在市场上重点高中名师的价格一般为每堂课(2小时左右)1500至2000元;重点初中名师的价格一般为1000元左右。普通“名师”的价格三、五百元不等。这样算下来,一个“名师”每周双休日的补课收入在1000至4000元不等;一个暑假下来有数万元收入,一年下来买车买房都不是问题。这样大的经济诱惑有几个人能够拒绝呢?

  名师的“补课收入”,从经济上加大了名师与普通教师间的差距:同是一个学校的教师,一个每月赚2万元,一个却只能赚2000元;一个开车买房一身名牌,一个却只能省吃俭用挤“大汽”。为了弥补这种经济上的“巨大差距”,普通教师自然会想办法弥补。有的老师直接拉本班学生去家里补课,有的“对手班”的几个老师联手办补课班,每个老师从班里“圈”15个学生,两个班就能圈30人,凑够了一个“补课班”。这样算来,普通的一个月也能额外有千元收入。

  不仅是经济上的原因,能够“在外补课”的教师也常常代表是被社会认可的教师。甚至,补课越多,也就被认为名气越大。这样一来,有多少老师能够淡薄“名利”呢?

  治补课,需要“生态治理“

  当教育被视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产业时,教育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教育的这种快速发展也正如工业的过快发展一样,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的“不和谐”,于是便出现了“乱补课”之类的怪现象。

  应该说,“乱补课”是一个结果,它仿佛人吃了农药蔬菜而后生出的恶性肿瘤一样,不是切一刀就完事的。若没有系统的“生态治理”,此“肿瘤”只能年年切、年年长。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