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金源故地古城垣被耕地坟墓“蚕食”
2006-10-29 10:28:2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史延志 金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0月29日电 又到了存储秋菜的季节。在市民忙着存菜的同时,种菜的农民们也在大量存菜,以便在隆冬季节卖个好价钱。记者日前在阿城区阿什河街道办事处南城委这个位于金上京遗址皇城内的村子里采访时看到,在这个几乎家家户户种大白菜的村子里,差不多每家都有窖口面积在十几平方米、深达数米的储菜大窖。但与普通储菜窖不同的是,有些窖就挖在金上京遗址这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特别保护区内,个别窖的窖壁甚至就是皇城中轴线上宫殿的殿基址。这种对文物的破坏在金上京遗址内并不罕见。A、文物价值高:金上京会宁府成国家重点保护遗址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的“文化遗址”目录下,编号“YYA00017”的古遗址是位于阿城的“金上京遗址”———金代初期的都城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该遗址又被列入全国100处重点文物保护规划遗址之一,并纳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是黑龙江省唯一被纳入全国100处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阿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文化品位极高、容量十分丰富的重要历史遗存。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定都,立国号大金。作为金帝国的早期都城,金上京会宁府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当时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考古史料介绍,这座都城周长11公里,分南北两城,城墙夯筑,有角楼、马面、瓮城等防御设施。南城西北部建皇城,长方形,分为五重殿,现存午门、五个宫殿和左右廊基址,殿基平面呈工字形。会宁府是集当时辽与北宋两国财力建立起来的,融合了中原与金源两种文化。据记载,会宁府当时人口众多,商贸繁荣,文化交流活跃,雄踞北方各城市之首近五百年,地上地下留下了丰富的遗存,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82年,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在上京城遗址内外常发现金代遗物,如上京路的官印、腰牌,打有“上京翟家记”戳子的银镯、银锭,以及凿有“上京警巡院”等验记的铜镜,还发现窖藏的铜钱、银器等。 B、现场目击:宫殿基址成了菜窖壁记者本月24日在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采访时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存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作为保护重中之重的古城垣被一点点地蚕食着,耕地、坟墓、房屋全都跑到了城垣上。

  进入金上京会宁府故城,记者首先来到皇城,在这里,作为国家征用的文物用地,皇城中轴线上的宫殿遗址被用铁丝网围着,铁丝网内外都竖立着大理石的“遗址保护界标”。然而,就在这圈铁丝的东北角外侧,一个窖口面积20多平方米、深约2米多的大窖已经用木头搭好了支撑架,用于盖窖的苞米叶子已堆在窖边,几位农民正在摘菜,准备储菜。向窖内仔细看,窖一侧的墙壁纹理清晰,并非普通的土层,竟然就是皇城内宫殿本身的基址,属一层砖一层夯结构,每层夯土约10厘米厚。

  在南城村五组,离古城垣5米左右的地方,一户自称姓孟的农民前不久刚刚对一个能装十多万斤菜的大窖进行改扩建。按规定,这里已经属于文物保护的重点保护区了。记者问他挖窖、改扩建有没有经过审批,老孟说:“这屯里差不多家家有窖,也没人去审批呀,我们也不懂呀。”另一位村民说,只要到文物管理所交50元钱,开个票子,就可以挖窖了。据老孟回忆,他在这儿住了26年了,记忆中他小的时候古城垣得有七八米高,冬天能当滑梯打,现在古城垣越来越矮了。一位当地村民还告诉记者,由于古城垣是夯土板筑的,当地有些村民家盖房子垫房基没有土,就来挖古城垣取土,也是古城垣日渐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皇城内一条道路的路边,记者看到了一块大柱础石。据了解,古时的宫殿都是房屋倚在柱上,这样可以房倒屋不塌。这种柱础石就是属于宫殿的建筑构件,是盖宫殿时为了防止木柱腐烂垫在柱下的,也属于文物。但在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内,它被随便丢弃在路边,没有人来收集、管护。

  在南城东侧古城垣上,坟墓、耕地、房屋全都上了城墙。据考证,金上京的城垣基阔在7至10米左右,最宽的地方可达13米,但是,近年来由于农民扩耕严重,城墙一点点地被耕地蚕食了,有的城墙被扩耕成了白菜地,还有一些小葱、白菜直接就顺坡种在了城墙上。记者看到,刚刚从地里拔出来还没来得及运走的白菜就原地堆在城墙根下。许多坟墓也修在城墙上,其中一座坟墓建于当地政府施行《阿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规定》后的第二年。据当地村民说,1998年当地政府曾经让迁一次坟,但没人迁,也就不了了之了。 C、法律法规完善:金源故地期待更好的保护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金上京遗址被“蚕食”破坏的严重状况呢?

  据了解,遗址的保护是有法可依的。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阿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管理规定》中明确划定:“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的城垣两侧三米以内为特别保护区;外城城垣两侧十米以内为重点保护区;都城内的皇城内为重点保护区;皇城内宫殿址周围五米内为特别保护区;保护区要树立界标。”

  《规定》同时规定:“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特别保护区以内,禁止一切动土活动和堆放杂物。在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保护区以内,不得挖沟、取土、打井、建房、修坟、深挖、平整土地和采伐树木,禁止开山采石、放牧狩猎;禁止存放易燃品、爆炸品;禁止进行破坏地貌、文化层以及一切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改变地貌、风貌、环境等工程建设活动,如因特殊需要确需进行工程建设活动的,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必须经本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本市人民政府,再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取得本市人民政府批准文件后,方可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程序办理工程建设手续。”

  法律法规是完善的,那为什么有法不依呢?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的皇城内还住着七八十户村民,村民要生活,有些动土行为就在所难免。一位村民说,三四年前,曾经有文物管理部门的宣传车在村子里巡回宣传,这几年没有了,而且对这种一走一过的宣传,村民们也不大往心里去。由于村民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较差,导致部分城垣和城内地表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一位文物保护业内人士说,如果不是对古城垣肆无忌惮的开垦、破坏,有草护着城墙坡,古城墙就不会水土流失这么严重,金源故都遗址的雄风应比现在更具震撼力。

  就金上京会宁府文化遗址的保护问题,记者致电国家文物局文保司。据顾司长介绍,我国历史文化遗址中像金上京会宁府一样在农村或野外的有很多,仍有村民居住、管理保护难度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人民政府对其都负有保护责任,尤其是遗址所在的区(县)应承担更多的组织责任。据悉,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现已向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请,要编制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保护规划,现正在审批过程中。

  “中国历史有金代,金代故都在阿城。”承载着900余年厚重的历史,金源故地期待着更有效的保护!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