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31日电 为了教育和鼓励孩子,经纬小学一名老师不仅定期给学生们“送礼”,还想出了很多“花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1992年,刚刚毕业的邰惠被分到经纬小学当上了一名班主任。起初,她对如何管教一群还不是完全懂事的孩子感到有些发怵: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怎样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了她整天琢磨的问题。渐渐地,她发现孩子们对鼓励的话语和表扬十分在意,于是萌生了在班级设立“奖励机制”的办法。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精美的卡片,并分成银卡和金卡。每当孩子们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在家里孝敬了老人、帮助同学、课外获得荣誉等都可得到一张银卡,集满十张银卡便可换得一张金卡。当金卡累计到10张时,便能得到一份邰惠亲手挑选的礼物,包括小扇子、水杯、带小动物图案的橡皮和小手绢等,每个礼物上面还写有一句鼓励的话语。说起给孩子们“送礼”,邰惠可谓费尽心机,她在市场上反复挑选,既要实用,又要漂亮,还要起到鼓励作用。每次,她都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选上一大兜子。如今,定期给孩子“送礼”成了她多年的习惯,共花去多少钱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收效非常明显,她所带班级的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做好事、比学习,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一次,邰惠发现很多孩子吃午饭时挑食,饭盒里剩下的饭菜全都扔掉了。为了教育孩子懂得粮食的可贵,她将孩子们准备扔掉的饭菜收集到盒里,当着他们的面儿吃下去,孩子们深受感染,以后很少再浪费了。为了“对付”这些小学生,邰惠还想出了很多“花招”:自制各种形状的印戳,上面刻上“你真棒”等话语,盖在不同的本子上以示鼓励;设计大嘴青蛙、小猴子等卡通图案的教具,寓教于乐,她还和孩子们约定具有特殊意义的“暗号”,用来约束班级纪律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