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搜 索
会展业成为哈尔滨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上篇)
2006-11-25 07:29:1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5日电 70余个中型展会、16个超10万人的大型展会。哈尔滨会展业以成倍增长的展会数量让城市发展再次感受到会展经济的魅力。2006年,在“高速路”上疾驰的哈尔滨会展业,未来得及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丰收的喜悦,又迅速转入下一年大型展会紧锣密鼓的精心筹备工作中。

  在哈国际会展体育中心2007年大项目日程中,目前已签约的各种展会58个,文化演出、体育比赛200多个,其中超过10万人的大型展会9个。正在洽谈和争取的展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商务论坛达100多个。

  大型展会接踵而至 自办展会日臻成熟

  中国贸促会哈尔滨市分会展览部部长王大力这样评价2006年哈尔滨会展业:“展会的数量之丰、质量之优,史无前例。”来自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的统计表明,2004年该中心的展会数量只有20多个;2005年达到60多个,其中大型展会5个;而到了2006年,全年展会90个,其中大型展会16个。

  2006年元月,冰洽会开启会展大幕,冰城敞开胸怀诚邀八方宾客;“百姓购车周”搅热百姓购车热情;深圳家具展和亚太美容美发化妆用品博览会人气兴旺;第59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带来10万以上参展商、采购商;世界华商联盟峰会引来全球华裔客商到哈尔滨考察投资兴业。紧接着,国家贸促会振兴老工业基地第三次联席会议也在哈尔滨召开;“韩国周”带来别样风情;继去年“医博会”之后,第41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亮相哈尔滨。随后,中俄能源电力展、中国乳品博览会、中国科技博览会、中国第86届纺织品服装交易会暨冬季服装博览会、中俄石油化工展览会、中国食品交易会、中国教育展等接踵而至。

  会展业内人士认为,哈尔滨会展业起步晚,但发展快,目前自办展会不断走向成熟,国内大型巡回性展会也纷纷涌入。今年首次以“国际”二字冠名的“哈洽会”,以其高规格、大规模成功实现了从区域性展会到国际博览盛会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以色列及香港、澳门、台湾等85个国家和地区的11947名客商以及境内30个省、市的11万客商参会参展。除“哈洽会”领跑自办展会外,国内大规模、重量级巡回性展会也纷纷涌入哈尔滨。盛况空前的“医博会”让哈尔滨迈出了引入巡回性国际国内大型知名展会的第一步,不仅展示了哈尔滨承办大型展会的综合实力,同时也让哈尔滨因展会再度扬名。

  直接经济效益可观 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论及一次会展的现实意义,最常提及的莫过于1?誜10的经济拉动效应,即举办一次会展,与之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讯、旅游等收入,是展览场馆收入的10倍或更多。举办一次会展不仅能够吸引大批中外参展、观展人员,还能刺激会展期间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据统计,一个参展商的消费额要比一个度假游客的消费额高2至3倍。会展业不仅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会从多方面带动和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

  据统计,大型展会期间,哈尔滨市星级宾馆平均客房入住率达80%以上,较正常水平平均增长21.51%,其中多家宾馆客房入住率达到95%以上,且多为团队入住。此外,最明显的受益行业还有餐饮、交通等等。哈会展体育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举办的10万人以上的16个大型展会,参会总人数达到160万人,以每人在参展期间衣食住行最低消费3000元计算,这些展会给哈尔滨带来的直接消费额就达到48亿元。来自市政府的有关调查也显示:会展业每10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可创造100个就业机会。按哈尔滨市现有展览面积推算,哈尔滨市会展业现有展馆可解决7000人就业。

  展会业更有潜力可挖的是会展与城市相关产业的互动效应。哈尔滨崭露头角的汽车工业让“汽博会”逐渐成熟,“汽博会”则扩大了哈市汽车业的知名度;装备工业和农业的比较优势,让中国国际农机博览会青睐哈尔滨,哈市的相关产业也借会而扬名;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医博会”奠定了基础,又拉动医药产业。来自省医药管理局的统计显示,哈尔滨市举办2005年“医博会”后,全省新批医药医疗器械代理企业900多家,而此前每年这一数字始终保持在40家左右。会展业与相关产业在哈尔滨已形成了良好的资源共振效应。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