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9日电 当前,学生学习压力日渐沉重,《生活报》今天就刊出了哈尔滨市一名初二学生写的作文《十二岁的世界》,讲述了一名初中学生在学习重压下的烦恼。作文如下:
我现在有三大苦恼:每天熬夜;有休息时间,但家长不让;最苦恼的就是从家到学校再到学校的三点一线。我都感觉要变成木头人和机器人了。自从上初中以来,天天熬夜,刚一开始也不习惯,有几次差一点熬不过去,但经过了一学期有点成自然了,本以为不用熬夜熬得再晚了,没想到居然更晚。不知道是哪错了位,居然熬到多晚都不围,反而更精神。妈妈说,以后每天晚上都给我准备点吃的,但是有时还是有些头疼,白天有点围,一到周末幸好还能睡一次懒觉,我多希望能不用再熬夜阿,弄得我白天没有精神,昏昏欲睡,眼睛都变小了……放假时,把一天安排的内容写差不多了,想休息一下,可是妈妈又说:“还有课外班的作业没写,要是休息,写不完怎么办?”没办法,我只好接着写,写那永远写不完的作业。我的桌子旁,两边永远有两摞作业,右边的是没有写完的,左边是已经写完的,我可真希望右边的那一摞比左边的少。可是我刚写完,就又留作业了,又要放到右边。
上初中以后,我都不知道一些车到哪,可是回家、上学和课外班的路,我倒着走都走不错,我多希望在我脑海中能多出一个点,不用总多,只要有一些时候就行。在我心中有个愿望,能让我大概知道哪路车到哪就行,至少别让我脑海里就那几辆车,慢慢的我连啥车都忘了。我真想休息一会儿,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一点也不乏味,能让我了解世界,让我能劳逸结合,不让我的生活失去青春和活力。
看到本班学生作文中道出的苦衷,哈市69联中高级教师郭丽敏说,虽然这名学生的整篇作文没有过多的修饰语,但是朴实的言语、真挚的情感却道出了一名初中生发自心底的呼唤。因为这名学生写的作文,她专门请全班学生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为孩子减压”的主题班会,而且反响特别好。郭老师觉得,孩子一到了初中后,无论是家长、学校、老师都会将一种无形的压力压给学生,竞争激烈的中考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孩子陷入了误区。家长们常常说:“高考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有很多次机会,但是中考决不能失误”,他们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结果孩子们往往只朝着学习领域单一的方向发展,—而且这种征象越来越明显。郭老师认为,社会各界应该把着眼点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转移到塑造孩子的人格和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上来。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懂得感恩,有群体意识,懂得回报社会和父母,视野更宽广,使之能正确地对待学习成绩。
郭丽敏老师说,现实生活中,如果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减压,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习、生活态度,将会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她举例说,现在的孩子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学习,锻炼身体的机会特别少,前几天有这样一件事特别能说明问题,一个孩子只是同家长一起打了一场羽毛球,结果活动不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事后,医生分析说,本来孩子不应该造成这么严重的伤害,但是这名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所以后果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