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2月5日电 题:志愿者——用热诚和善良书写爱
在西部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在用心和爱撒播着知识和希望;在松花江畔,他们为了江水的清澈,用双手捡拾着肮脏的垃圾;在各大比赛现场,他们头戴小红帽奔忙在赛场的各个角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12月5日是第21个国际志愿者日,记者走到志愿者中间,体验他们充满爱意的生活。
肿瘤医院里:
给弥留者最后的爱
在哈尔滨市肿瘤医院的里,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各个病房为癌症晚期的患者提供临终关怀。帮他们梳头、洗脸,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读报纸,给他们筑起人生最后的温暖驿站。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学生宋青青是今年刚刚成为哈尔滨市肿瘤医院志愿者的,她在课余和周末都来到患有食道癌的高桂荣大娘的病房,帮她忙这忙那,和她唠唠家长里短。宋青青说:“高大娘很可怜,丈夫早年去世了,儿子在家忙种地也不能总陪着她。她感觉很孤单,喜欢和我聊天,和我说她年轻时的事,也说她的儿子和她的丈夫。”
高大娘有时说着话就靠在床头睡着了,宋青青就坐在旁边端详着这位即将辞世的老人,思考、对比着高大娘和自己的人生。她说:“在医院,我看到了生死离别,看到了人间真情,让我可以更坦然、更理智地面对生命,更珍惜生活。”
特奥赛场上:
用汗水书写爱的符号
今年8月,在哈尔滨市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特奥会上,来自我省各界的1000多名志愿者,提供接送站服务、驻地服务、赛场服务、医疗保障、家长论谈、健康计划、圣火点燃、圣火传递等12个岗位近13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根据特奥会运动员、各场馆和各部门的意见反馈,志愿者服务工作满意率达100%。他们身穿心手相连图案的绿色T恤,用他们的爱心辅助着这些特殊的孩子们,默默无闻,善良并勇担责任,成为此次特奥会上一个个爱的符号。
第四届特奥会志愿者感言集里,写满了志愿者们的心声:“放弃暑期的闲暇,来做志愿者,就是为了一个‘爱’字。”“从穿上那件心手相依的T恤开始,就注定与他们心心相连。握着他们的手,让温暖给他们前行的勇气和力量!”特奥志愿者宋淑敏这样写道。“明天,我将陪他们走向赛场,我会为他们加油,为他们的胜利疯狂。路还很长,请伸出你的手,让我们并肩同行,一起经历风雨,笑着凝视雨后初晴的彩虹……”志愿者们饱含爱的微笑,感动着赛场内外所有的人。
“那是我20多年来,过得最精彩的一个假期。”第四届特奥会的志愿者吴迪回忆说。她是黑龙江大学的学生,不到1.6米的她看上去很瘦小。就是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在连日的暴雨中,奔跑在特奥会的足球场上,为运动员们捡球。吴迪白天冒雨工作,晚上搬运器械耽搁了吃饭的时间。因吃了凉饭菜,她半夜突发急性胃肠炎,疼得晕倒在地。可是在医院静点了几个小时后,她又偷偷地回到了赛场,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奔跑在风雨中……
哈市街道上:
“夕阳红”照亮冰城
大部分志愿者都是青年人,可是在哈尔滨市还活跃着这样一支平均年龄达70岁的“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服务队”。
这群身穿红衣,胳膊上扎着红色标记、手拿小红旗、头戴“夕阳红”字样帽子的老年志愿者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时间、最需要的地点。李坤才老人已经78岁高龄了,可在交通事故高发地段维持起交通秩序来却丝毫不怠慢。举旗、吹哨、放行,每一个动作都做得有条不紊。
这支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是哪有需要就到哪:清街头小广告、义务宣传法律法规、为考生加油鼓劲、拣拾垃圾……他们把自己的爱撒播到社会每个角落。
志愿者:
给您献上“心灵鸡汤”
目前,我省已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超过了60万人,每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130余万人,累计服务近2亿小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万次,受益群众近1200万人次。志愿者服务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涉及扶贫开发、社区援助、环境保护、大型赛事、抢险救灾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以颗颗热诚、善良的爱心,无偿地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着帮助。
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祝国昌表示:“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的、但需要爱心的服务,引导的是一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志愿者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别人更多的关怀,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心灵鸡汤’。”
图为哈尔滨的“夕阳红”老年志愿者们在考场外为高考考生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