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对哈尔滨的城市布局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觉得秋林应该是哈尔滨的市中心,因为那是我童年最向往的地方。每逢“六·一”、我的生日,还有晴朗快乐的星期天,我会换上新衣裳,跟着妈妈坐上几站公共汽车去逛秋林,那是我童年的一段美好记忆!
首先得耐住性子,陪妈妈到秋林二楼去看各种服装布料,接着还得去看一眼都望不到尽头的日用百货,最后才轮到让我最开心的那一刻——来到我盼望已久的秋林副食品区!
老远就看到那洁白的食品柜,里面摆放着白得透明也白得诱人的奶油。妈妈最能解读我眼里和心中的欲望,她拍拍我的小脑瓜,然后一气儿买下一大块纯奶油、一大节粗茶肠,还有一个大列巴。回到家里,妈妈为我把大列巴切成一片一片,然后再切一层奶油均匀地抹在列巴上,再抹上厚厚一层白糖,再铺上薄薄一层茶肠——这就是我童年最爱吃的“西餐”,就是我童年的记忆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个食品并不丰富的年代所吃到的最香甜可口的美味食品。
我的大姨一家人搬到外地许多年了,但她在电话里还经常问起秋林的变化,说起秋林面包和秋林红肠的滋味。在大姨的心里,不知储藏着多少有关秋林食品的记忆。还有妈妈的一位在哈尔滨热电厂工作过的老朋友,调到广东去有三十多年了,但在来信中他总是说,人的记忆往往会随着岁月而流逝,可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有关秋林食品的记忆,却永远不会淡忘,依然是那么清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