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六种人"不受欢迎 省外专家传授成功应聘"秘笈"
2006-12-11 07:52:3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赵琳 杨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1日电 面对就业市场上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学毕业后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场心理、智力和学识等综合实力的挑战。为了帮助毕业生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本报与省人事、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服务月———职业生涯规划巡回演讲,省外两名就业指导专家就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为哈市近9000名大学生进行了精彩讲解,并给已经进入应聘高峰期的应届大学生传授成功应聘的“秘笈”。

  哪儿适合发展就到哪儿工作

  吉林省人才交流中心市场交流部部长刘宝安研究员分析认为,毕业生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个问题看似空泛,但却关系到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前景。现在有很多毕业生之所以迟迟找不到工作,主要问题就是他们的就业观没有确定。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应明确三个问题,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在社会需要中我最能做好什么?”,社会需求中自己能做得最好的,就是自己的定位。

  其次,找工作时应明确“事业重于岗位”。择业不等于找工作岗位,找工作岗位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找事业是今后的人生追求。毕业生下一步要找的不是工作岗位,而应是一生要追求的事业,要一步步努力完成的目标,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去求职,就业路将宽很多。

  第三,毕业生要突破区域定向。现在工作区域问题成了制约很多毕业生求职的重要因素,毕业生不应把就业岗位定在某一个区域。对毕业生来说,最好的就业地点就是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

  “能岗匹配”工作才舒心

  吉林大学心理学和哲学博士黄冬梅教授分析认为,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但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该企业以后的发展状况选择岗位,更重要的是根据“能岗匹配”的原则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自己有多大能力就要适度地选择岗位,并根据“四历”(学历、经历、心历和阅历)与自己的能力相结合后选择岗位,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今后也能游刃有余、舒心地工作。

  应聘简历只需一张纸

  刘宝安研究员说,现在很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惜挖空心思、大费钱财做出一份尽量精美、特别的简历,其实这样的简历并不实用,做一份最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简历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简历应该越简越好,一张纸就完全够用了。因为用人单位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简历,他们根本无暇细看,简历中只要写明用人单位较为关心的毕业学校、专业、学习简历、社会实践经验和求职意向等基本内容就够了。

  其次,简历内容一定要真实,虽然用人单位一般喜欢学习成绩优异或校系学生干部的毕业生,但不能因为用人单位的喜好就随意填写,如果用人单位核实简历内容和实际情况不符,用人单位会认为该毕业生的人品不好,形象将大打折扣。

  第三,简历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在毕业生在做简历时,往往是千篇一律,同一版本复印几十份,给所有用人单位的简历都是一样的,其实这样做的效果不一定好。给不同体制、不同位置、不同行业递交的简历应该是有区别的,比如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同一职位的英语水平、实践能力等人才需求就不同,所以毕业生要投其所好,根据不同需要拟写侧重点不同、针对性强的简历。

  找工作切忌“一根筋”

  黄冬梅教授说,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不论应聘的工作岗位是不是自己兴趣所在,也不管应聘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只要找到了就一门心思在那里工作,这种“一根筋找工作”的方式是影响人才流动和发展的最大弊端。一个人如果想到一家企业工作,首先应看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这个企业的“企业风气和氛围”是怎样的,如果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根本与你的想法违背,即使你加入到该企业工作也很难融入到企业中,最终的结果是择业失败。如果真正意识到该企业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应果断地选择放弃,不要一根筋地盯在一个地方工作。

  毕业生在择业时,薪酬和级别不应是前提条件,企业文化应是大学生最需要看中的东西,只有能真正地融入到该企业文化中,才能更好地为该企业服务,更好地在该企业中发展。

  经常光顾网上应聘会

  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毕业生要有选择地参加。校园里举办的招聘会毕业生一定要参加,尤其是本校的招聘会必须参加,因为用人单位就是针对毕业生来的,因此求职机会很大。对社会举办的招聘会要有选择地参加,政府人事部门或教育部门组织的招聘会,一般用人单位比较全、比较多,也比较可靠,毕业生一定要参加,如果是社会上的人才交流公司或企业举办的招聘会,一定要慎重选择,对用人单位的真实性进行仔细考察,避免受骗上当。网上人才交流会毕业生要经常光顾,有合适的单位还可在网上递交简历,因为在网上无法分辨用人单位的真伪,如果毕业生有意签约,要对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很多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觉得没有合适自己的职位,因此看看就走。其实,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主要任务是交流洽谈,这也是求职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人单位提出的招聘条件,如招聘人数、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等,有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定,这些都是模糊信息,如果毕业生敢于与用人单位交流洽谈,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了解最新的就业情况,也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如果表现好说不定可以破格录用。

  过分强调薪酬最受雇主反感

  在各类招聘会上,随处都可以听到“你这个地方能给我多少薪酬”之类的询问,过分强调薪酬恰恰是许多用人单位最反感的询问之一,使应聘者在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心中的形象分大打折扣。

  黄冬梅教授说,目前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很准确,把自己定在一个虚高的位置上,进而造成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情况。黄冬梅教授总结出了6大不受雇主欢迎的应聘者:一、过分强调薪酬;二、自我为中心、自负;三、眼高手低的人;四、好逸恶劳的人;五、适应力、学习力差的人;六、缺乏坚持不懈心志的人。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