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5日电 黑龙江省内许多高三考生打来电话咨询:上数学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听不懂,回家写作业一道大题得做一个多小时,如何提高听课质量和解题速度?
黑龙江大学附中数学教研组长、高级教师张宝泉对此问题做了指导:
课前认真预习
坚持课前预习。预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基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或框架结构。同时要强化记忆,不能模糊或混淆,强化落实。还要看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研究内在联系及应用基础知识怎样解决问题。对预习中感到有疑问或难点等关键问题,不要着急,留在课堂上,重点听,这样带着问题听课,质量也就上去了。注意,预习时间不要太长,一般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课上专心听课
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所以要用心听课,力争做到“五动”,即:“耳动”、“眼动”、“心动”、“口动”、“手动”。运用耳和眼认真捕捉老师发出的每一个信息,用“心”去筛选、消化、吸收,特别是预习时所留的重点、难点问题,更是本课的中心。解决了预习中的问题就前进了一大步。口动,指师生互动合作,由于师生是密切合作伙伴,所以与老师呼应,回答问题既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和尊重,更是磨炼了自己。手动最重要,就是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要精练,要将要点、难点、重点、易错问题、典型问题记下来,供今后学习使用。定期翻阅笔记,对复习巩固很有促进作用,不仅使自己感到充实,更能增加必胜的信心。
听课要特别注意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一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课后梳理巩固
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一遍地反复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过电影的回忆式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习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以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本与书本对照检查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的内容被巩固下来,同时也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
及时进行课后复习是高质量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笔记、课本并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相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梳理,使所学知识的脉络越来越清晰。
作业重在夯实基础
高三数学作业量不宜太大,难度要适中。由于在第一轮复习中强调夯实基础,所以一般不易太难,更不适合去做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能力培养可以往后放一放。现在当务之急是打下坚实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做力所能及的题,逐渐提高后,再循序渐进。
集中解决难题
作业中对疑难问题或思维受阻、难以解答的问题不要太急,这也可以暂时放下,把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问题解决好。第二天通过同学研究或老师点拨,使思路畅通,再补遗解答。做错的作业要改错。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并把经常易错的地方拿来反复强化,长期坚持也是很有益处的。
写完作业后应反思
有不少考生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这是不明之举。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率要高。要想在做题后有一定的收获,就应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