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8日电 题:谋发展 促改革 构建和谐哈尔滨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瑞之
哈尔滨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哈尔滨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全会提出,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努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走在全省的前列。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对我们谋划发展、促进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精辟阐述了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落实好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制度,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使各项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因此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发展和改革,要按照“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等原则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改革工作。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看起来似乎是发展不足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结构和增长方式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更要依靠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当前,发展改革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围绕进一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旋律,落实一个观点,发挥五个作用,抓好十项工作。落实一个观点,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到发展战略、发展过程、发展任务和发展举措中。发挥五个作用,就是努力发挥规划导向、改革动力、项目支撑、资金保障、政策调节五个作用。
一是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把规划作为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做好年度发展计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把“十一五”规划落到实处。组织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物流发展规划、节约型社会建设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节能总体规划、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开展社会发展综合评价。
二是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把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为重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全力打造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是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继续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推进百项工程建设,优化投资结构,把投资重点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工程等方面倾斜,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四是发挥资金的保障作用。谋划金融产业发展,创新融资渠道,做大地方金融机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区域金融体系,推动经济与金融的和谐发展。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化运作水平,争取信贷资金,扩大直接融资,积极利用外资,做好向上争取工作。
五是发挥政策的调节作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定支持哈尔滨市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实时监测和运行调节,对经济发展中的趋势性变化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适时做出预测、预警,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切实起到支持决策、引导经济、调节运行的作用。
抓好十项工作,就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切实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坚持把做大做强工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加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有率高、产业带动作用强的工业投资项目,强化工业优势发展格局。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培育新兴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强重大基础性、功能性现代服务业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现代服务中心功能,促使第三产业发展登上新台阶。
四是加快大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从哈尔滨市实际出发,把投资重点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工程等方面倾斜,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增强发展后劲。
五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提升开放水平。以国家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六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哈尔滨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和第一动力,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
七是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和环保达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是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为重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全力打造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九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突出社会事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把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十是进一步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救助和优抚等问题,建立健全公平享有发展成果的制度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