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感恩之旅"新闻发布会在俄隆重举行
2006-12-19 09:40:1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刘涧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感恩之旅”新闻发布会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阿尔谢年科夫、克拉拉、董双森、文措娃、瓦西里。

  

黑龙江日报赠送的纪念牌。袁晓光摄

  东北网12月19日电 18日的哈巴罗夫斯克,是个雪后晴天。一场赞美伟大的人道主义、中俄两国人民真挚友谊和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新闻发布会,上午10时30分在哈巴罗夫斯克第四妇产医院隆重举行。这是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专程为黑龙江日报“感恩之旅”采访组的到来和为董双森与当年救助者相聚而举办的。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哈巴罗夫斯克《太平洋之星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并对董双森及黑龙江日报进行了专题采访。

  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范先荣总领事在发布会上说:“今天,让被救助的中国孩子董双森与当年救助他们母子的恩人见面,是件不寻常的事情。4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相当长的岁月。为了今天的见面,中俄双方都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我代表中国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馆祝贺大家能有今天这样一件喜事。”

  “我非常感动俄罗斯朋友的行为,在48年前那样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你们可以完全不飞行的,但是你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给了中国母子第二次生命。你们是高尚的人,有着金子般的心!这不是件小事,它反映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情深意切,也必将万古长青。所以称你们是中国人心中的英雄,是毫不过分的。”

  范先荣总领事称赞《黑龙江日报》为寻找董双森以及在俄当事人所做出的艰辛工作是极有意义的,称《黑龙江日报》为宣传和弘扬中俄友谊做出了贡献。

  董双森在发布会上对俄媒体说,“小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救命恩人在俄罗斯,我也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能够当面谢谢他们,这回《黑龙江日报》经过精心组织,圆了我这个梦,我万分感激。”

  86岁的瓦西里在发布会上激动万分:“我们中俄之间的友谊是牢固的,悠久的,两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应该世代友好下去,所以我想

  当年的妇产科主治医师文措夫的妻子文措娃代表已故丈夫在会上发言:“我本人当年就直接参加了董双森母亲的手术,我丈夫是主治医生,手术的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得很清楚。董双森的母亲很坚强,她和医生一道渡过了难关。1951年我和丈夫曾经到过中国,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哈尔滨,我都去过。哈尔滨有很多俄式建筑,是个美丽的城市。在中国的那些日子,我一生都难以忘怀,中国人民是善良友好的,我们只是为他们做了一件小事。”

  已经成为“感恩之旅”采访组成员的阿尔谢年科夫一边做着手势一边说,他的感激话在中国已经说尽了,“作为一名飞行员,我做的只是分内的工作,难道一个善良的人在48年前能够见死不救吗?我这次带我的孙女一道来中国,就是让她看一看,当年一件普通的事情在今天是如何延续的,也希望他们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世代传承下去。我感谢中国的朋友们,特别是感谢黑龙江日报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在晚年的时候,看到了北京,看到了哈尔滨。”

  克拉拉在发布会上说,“听说中国记者要来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我曾经说过我会提前几天打扮好等待他们的到来。那次飞行,天气恶劣,机舱狭小,我们俄国人也经受住了考验。像这样的救助事件在当年有很多,它只是一次普通的工作。我希望董双森和在座的各位战友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当黑龙江日报采访组代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向当年的救助者和救助医院赠送纪念牌和锦旗时,新闻发布会达到高潮,俄罗斯朋友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礼物。赠送给阿尔谢年科夫的纪念牌上用中俄文写着:“永恒的友谊,长久的感动。1958年5月9日,苏联功勋飞行员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阿尔谢年科夫受命驾驶直升机前往中国村庄,抢救了中国产妇董尤氏、以及新生儿董双森的生命。特颁此状,以资纪念。”赠给文措夫的纪念牌写道:“崇高的职业精神,伟大的人道主义。1958年5月9日傍晚,哈巴罗夫斯克市妇产医院妇产科医生费多尔·雅科夫列维奇·文措夫为中国产妇董尤氏、以及新生儿提供了紧急医疗救助。他以自己的高超职业水准挽救了中国母子的生命,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为纪念中俄两国人民的永恒友谊,特颁此状。赠给哈巴罗夫斯克第四妇产医院的锦旗题词是:“你们用自己的职业精神履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

  新闻发布会进行了1小时45分,当年的救助者们珍惜这次难得的见面,昔日的英俊青年,如今都已变成了耄耋老人,他们久久拥抱,诉说以往,并对董双森及其全家给予祝福……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