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甘南兴十四村:决不让一户受穷
2006-12-20 15:07:14 来源: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作者:刘伟霖 陈洪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0日电题:决不让一户受穷

  付华廷有一个誓言:“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户受穷。”包括他自己在内,兴十四村没有一户大富大贵的,更没有一户受穷的。

  在兴十四村有一块牌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大连市基层干部培训基地”。辽宁省大连市为何要到黑龙江设培训基地?村主任周普然告诉记者,不仅大连市,兴十四村还是黑龙江省委、国家农业部、人事部等部门的培训基地。这里已经在领跑新农村建设。

  公共财富促进和谐发展兴十四村积累起来的公共财富没有别的用途,只用来为村民做实事、好事,村民真切享受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实惠。全村已建成别墅136栋,80%农户住进了别墅,每栋别墅面积200平方米左右,30多万元的成本,农民只拿10万元,其余的集体补贴,产权归农民。村内街道全是水泥路面,安装上了漂亮的路灯。村里建设了文化宫、展览馆、三星级宾馆、3万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实现了村容城镇化。村级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有高标准的卫生所,村民小病不出村。村民每人每年免费享受100斤大米、50斤白面,逢年过节向全体村民免费发放生活物资。儿童教育免费,村民享受合作医疗。村民实行退休制度,65岁以上的老人除每年免费享受200斤大米、100斤白面外,每月还有80元的生活补贴。

  在兴十四村,人人关心集体,爱护集体,达到了“村就是家,家就是村”的境界。

  民主化管理凝聚人心兴十四村领导班子有一个规矩:“说了算,定了干,多大困难也不变。”几十年来,这个规矩让村民对领导班子有了信任感。付华廷“只要我干一天,就要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的信念又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兴十四村成为管理民主化的典范。

  30多年来,村党支部每次换届选举都不提候选人,直接发一张白纸,村民看谁行就选谁,而且连职务一起写好。村党总支的7名支委一直连选连任,这种选法是真正的“海选”。

  兴十四村每户都有一个小红本,上面印着全面细致的村规民约,村干部和村民共同遵守,一视同仁。付华廷始终靠良好的自身形象凝聚民心、靠创业型班子带领全村致富。班子成员定期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对村民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班子成员给自己规定了不准接受村民宴请、不准超范围陪客,不准超标准种地,不准搞特殊化,不准私自把子女和亲属安排到最好的工作岗位。党员分别都建有自己的服务区,为群众做好教育、示范、服务工作。村里的大事实行民主决策,班子成员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村级管理实现了民主化。全村百万以上的花销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做到了村务、财务公开。

  按照村里规定,董事长每月工资3000元,而付华廷每月只领取1400元,其余的都捐给了村小学,累计已有10万元。村里有30多家企业,付华廷始终没有安排妻子到任何一家企业上班。

  兴十四村领导班子在群众中产生了无穷的号召力,什么事只要广播通知一下,村民就能迅速行动起来。村里修路、建学校操场,动员群众拉沙子,全体村民立即出动,不仅自己干,还动员邻村的亲属来帮忙。

  记者问村展览馆馆长陈丽燕,村民怕不怕付华廷?她说:不怕。大家都关心他,希望他身体健康。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村里建一个小超市,不知道怎么办证,就直接去找付华廷,让他帮忙办,因为他认识的人多。

  兴十四村真正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

  兴十四村的治穷“药方”

  兴十四村出名了,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全省各地基层干部分期分批到这里接受培训,国家农业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在兴十四村联合举办了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级研修班,农业部举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联系村负责人培训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20个省市的村干部在这里接受了培训。来自各地的村干部纷纷对照兴十四村找差距,找自己发展的立足点,准备回去大干一场。

  接待办的小王告诉记者,她舅舅是一个村的主任,认真地找到她探讨如何学习兴十四村。她告诉舅舅,首先自己要改掉不好的习惯,要勤奋、肯吃苦才能有号召力。

  一位来参观的村干部对村民说:你们兴十四村的万亩森林算不了什么,我自己就有500亩林地。村民问他:你们村里有多少林地?他说:一亩也没有。村民告诉这位村干部:这就是与兴十四村的差距。

  一些村干部看到兴十四村今日的成就,产生了灰心的情绪,认为自己这辈子也赶不上兴十四村了。付华廷认为:只要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认真干,不出十年,再穷的村也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付华廷还开出了一个治穷村的“药方”:一要有长远打算,不能只看眼前,要敢于做宏伟规划。二要有一个积极肯干、吃苦耐劳、不谋私利的领导班子,有这样的领导班子群众才会跟你一起干。三要有一干几十年的精神,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就能有丰厚的回报。

  兴十四村人没有满足今天的成绩,一个新的计划清晰地摆在了面前: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增加村级集体积累,继续做强做大富华集团;富华集团年加工玉米能力将由30万吨提高到180万吨,“吃”掉半个齐齐哈尔市的玉米,向国际水平看齐;兴十四村总收入超过5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一户一栋别墅;进一步健全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