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2日电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出现了一种新型寄宿式教育——老师白天正常上课,晚上将自班或别班的一个或几个孩子领回自己家中,负责孩子的吃、住和辅导功课,每月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保姆式老师”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何利弊,寄宿教育能否替代家庭教育?哈市教育部门对此如何看待?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据了解,“寄宿式教育”在哈尔滨市小学校园比较普遍。一位几年前就从事此“行当”的某小学老师对记者讲,起初是班上一对做生意的家长向她提出请求,他们没时间、没精力照顾孩子,请保姆知识层次太低,又没有安全性,所以希望孩子能寄宿老师家。没想到这一尝试竟引来争相效仿者,不断有学生家长提此要求,寄宿的孩子由一个增至三四个,她不得不换了一所大房子。后来,学校其他老师也跟她一样当起了“全天候老师”。
记者调查得知,“全天候教师”在哈尔滨市中小学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每名老师接收一名或几名学生不等,每个孩子月收费800元至1000元左右,双休日回家与父母团聚。孩子一多,老师就请保姆来做饭,上学、放学雇送子车接送,自己只负责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管理。
据了解,寄宿学生的家长,多因事务繁忙(其中以做生意的居多),家中无人照看孩子,也有的自认为知识储备不足,孩子某几门学科成绩不理想,需要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寄宿式教育”引来社会各界的不同看法。市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寄宿老师家的孩子在知识上会有收获,但亲情方面会有欠缺。孩子放学回家本应身心放松地自由活动,与父母沟通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在老师家活动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对这一新的现象,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其不在教育部门管理范畴内。但是他认为,这种“寄宿式教育”不应影响班级其他学生的利益,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过分关照领回家的孩子,使师生关系非正常化,不能因照顾寄宿孩子而影响备课、批改作业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