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优化产业结构 七台河深入推进“主辅换位”工程
2006-12-29 15:10:45 来源:东北网  作者:苗裕发 王海鹏 王振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9日电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七台河市畜牧局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主辅换位”工程,畜牧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畜牧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畜牧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畜牧业经受住了外部疫情影响和市场价格冲击的双重考验,禽类生产摆脱了困境,生猪生产走出低谷,肉牛、肉羊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截至年末,全市畜牧业将实现黄牛存栏18.01万头,同比增长9.2%;生猪存栏33.42万头,同比增长6.6%;山绵羊存栏24.43万只,同比增长4.6%;禽类存栏502.83万只,同比增长19.3%。肉类总产量7.91万吨,禽蛋产量3.0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3%和16.2%。

  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市、区(县)共同筹措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畜牧业生产。全年发放牧业贴息贷款871.5万元,拉动多元化投入牧业发展资金近亿元。对符合标准的63个大场、小区予以资金补贴,共补贴资金497.94万元。发放母猪保护性贷款359万元,直接争取省政府补贴资金18.75万元。全年新发展养殖专业村10个,小区19个,规模大户63个,使全市的专业村、养殖小区和规模大户分别达到81个、96个和1110个,规模化养殖量占生产总量的比重达64%。畜牧经济向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协调、市场化管理的方向大步迈进。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在集中开展的两次禽流感、三次口蹄疫免疫会战中,畜牧部门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应免全部达到100%。针对布鲁氏菌病给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的极大危害,开展了布病检疫净化工作。共检出阳性病畜383头,全部予以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切断人畜共患的传播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总投资8500万元、年加工禽类1500万只的大森林集团建成投产。新辟建肉鸡养殖基地3处,禽舍建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拉动肉鸡生产600万只。此外,由畜牧部门牵头与北大荒牛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部分养牛大户已与北大荒牛业签订了订单,享受农垦系统的补贴政策,解决肉牛销售问题。金鼎、蓝裕两家龙头企业也进行了技术改造,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市已经形成了肉鸡、生猪、肉牛、奶牛和大鹅等五大产业链,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工作实现新突破,畜牧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年实现招商引资项目6个,引资额达650万元,完成任务指标的217%。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支持项目5个,到位金额254.7万元,其中养殖小区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填补我市空白。完成了17个乡镇畜牧综合站、220个村兽医服务室的技术设施装备,下摆各种器械5000台件,服务用车辆3台。有力地支持了乡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