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在"爱心超市"。
在黑龙江省中小学优秀教师支教活动中,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哈尔滨市闽江小学优秀教师在兰西县农村小学支教。
东北网12月29日电 今年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在杂费、安全、师资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明年农村的孩子将不用再为这些难事发愁了。
免除县城农村学杂费逯野妈妈不用再发愁
近日记者从省教育厅得到了一个让逯野和黑龙江省所有县城、农村初中、小学家长和学生高兴的消息,从明年3月开学起,免除黑龙江省范围内,县城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总计325万名学生的全部杂费。以前杂费标准是农村小学每年60元,初中每年90元;县城小学每年180元,初中每年220元。逯野的妈妈再不用为逯野的杂费发愁了。而一部分困难学生还将享受免费教科书、免住宿费的政策。
记者另外获悉,从明年起,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也将由政府承担,具体操作办法,仍在讨论中。
加大农村住宿生的比例软硬并施保平安上学路
双城送子车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到省市再到区,都开始整治送子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组织了对辖区内校车的集中摸底排查,逐一建立档案,消除了存在的隐患,制定了严格的送子车准入标准,并进行了驾驶人资格审查和安全教育,并签订安全驾驶责任状,切实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采访中,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只是在软件上下了很多功夫,对于选择比较多的城市学生来说,作用要更明显。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在今年已经完全消除了D级危房,教室的条件已经基本达到一定的标准,从明年开始,教育部门会加大对农村学校配套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食堂和宿舍,而食堂和宿舍的建立,将加大农村住宿生的比例,也将减少乘坐送子车的几率。
实施远程教育和支教工程农村的教育水平稳步提高
通过采访,记者要告诉孙庆国一个信息,可能等到他儿子生活可以自理的时候,他就没有必要再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了。目前,国家和省里已经看到农村教育的不足,在资金和政策上了给了很多支持,在免除所有学生杂费和政府承担学生公共经费的同时,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支教工程。在连续两年投入资金进行农村远程教育投入、全省农村中小学受益面将达到70%%以上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大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投入,逐步解决剩余部分的远程教育设施,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的不足。将从大中城市选派优秀教师,重点支援边远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由政府承担工资,招聘大学生去农村地区任教;继续落实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明年,全省各地还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的措施,解决农村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采访中,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表示,农村教育中的师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彻底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现在每年的改善都是有目共睹的。
链接
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免费义务教育
2005年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上宣布:“从明年开始,中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随后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6年,中国西部农村将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还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到2007年全部免费。同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2006年至2010年5年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累计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
短短一年过去,人们欣喜地看到,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顺利,农村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上学贵、上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截至2006年10月,中央财政共落实改革资金133亿元,各地落实改革资金77亿元。改革惠及50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西部所有农村中小学都拿到了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多数省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较改革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有近20万名农村辍学学生返回学校,辍学率大大降低。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多元。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教育公平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除了“西部农村教育”这个关键词外,还有一个里程碑:全国人大对颁布了整整20年的《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呈现多个亮点: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立法明确实施素质教育;法律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特别是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更是可圈可点:把教育均衡列为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明确提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法律还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法律同时明确,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专家指出,这些规定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义务教育将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