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申雪/赵宏博:冬奥金牌依然有梦 冬日恋歌可成真
2007-01-08 11:11:39 来源:新京报网络版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申雪/赵宏博
狂训练 狂减肥--国庆长假申雪/赵宏博要这样过

  东北网1月8日电 亚冬会对于本土作战的中国花滑队来说,自然承担了更重的压力。而作为中国花滑的领军人物,申雪与赵宏博身上的金牌责任自然就更重一些。上周五的训练结束后,申雪/赵宏博这对中国花滑的王牌组合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是赵宏博在侃侃而谈,穿着一身白色羽绒服的申雪静静的呆在一边。他俩配对花样滑冰双人,从哈尔滨跨向世界,《蝴蝶夫人》、《胡桃夹子》……一次次翩翩起舞的身姿,一幕幕凄婉的爱情悲歌,令世界为之动容。

  步入冰场。殊途同归

  赵宏博已过而立之年,三十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倏地溜走了。不过,1978年某个春天的黄昏,却在他的记忆隧道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那时,他五岁半,在哈尔滨亚麻厂幼儿园读大班。究竟投中了几个球,赵宏博记不真切了,只记得他和小伙伴们夺得了哈尔滨市幼儿园篮球比赛冠军。反正当时是由他拿着冠军奖杯,被小伙伴们团团围住,赵宏博脸上露出了憨憨的笑容。

申雪/赵宏博
申雪/赵宏博载誉归国:突破200分非常兴奋

  正当赵宏博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一个大胡子男人吓了他一跳。“小家伙,你会滑冰吗?”这个男人粗声粗气地问赵宏博。赵宏博愣在那里,用怯生生的眼神打量面前这个陌生男人。半晌,从他的嘴里蹦出两个字———“不会”。“那你有兴趣练滑冰吗?”大胡子男人不依不饶。那个男人叫孙志平,后来成了他的启蒙教练。他的这一次“粗暴”的问话,让赵宏博的人生拐了一个弯。冰,也就成了赵宏博生命里热情的所在。

  当赵宏博开始穿上冰刀,在冰面上不停地摔跟头时,我们故事的女主人公申雪才刚刚来到人世。

  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那边破落的老城区,申雪慢慢长大。和所有女世界冠军的故事如出一辙,申雪走上滑冰之路,也是拜自己羸弱的身体所赐。她的父母为了女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将她逼上了运动之路。

  而为什么选择滑冰,申雪的回答竟然有些无奈:“因为哈尔滨一年有四五个月是冬天,到处都是冰天雪地,想运动可不就得练冰雪项目了吗?”仿佛是不得已而为之似的。

  成双成对。乱点鸳鸯

  能够与申雪成为双人滑搭档,赵宏博连说“缘分啊”、“机缘巧合”,朴实的东北口音令人忍俊不禁。

  “我最初练的是单人滑,成绩也不错,全国少年组的各类比赛冠军都拿过。后来,教练突然让我练双人滑。我是个听话的孩子,教练叫练啥我就练啥。”

  赵宏博一脸坦诚。随即,他揭开了改练双人滑的谜底,“因为我力量比较大,能够抱得动女选手。”

  但是,赵宏博“抱”住的第一个搭档,并不是申雪,而是一个叫谢毛毛的女孩子。但1992年,赵宏博“稀里糊涂”地换了搭档,他和申雪被他们的教练姚滨强行组合成一对。“没想到,一转眼,我们竟在一起搭档14年了。”申雪说这话的时候,很自然地看着赵宏博,她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与他刚配对时的生涩与尴尬,仿佛就在昨天。不过这种感觉没几天就消失了”申雪告诉记者,赵宏博热情、开朗,非常亲切,很快双方就熟络起来。

  后来数不清的金牌表明,姚滨当初的“乱点鸳鸯谱”有点石成金的效果。

  “刚刚配对三个月,我们就夺得了全国花滑锦标赛的冠军。”赵宏博认为他们的默契,与生俱来。从此之后,不可计数的全国和大奖赛桂冠、五次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两次世锦赛冠军,是他们交出的答卷。

  奥运金牌。依然有梦

  不过,在他们的荣誉簿里还缺少一枚金牌,也是分量最重的一枚:奥运会金牌。两枚冬奥会铜牌,令他们至今仍无法释怀。

  虽然决定今年世锦赛后淡出国家队,但他们不会选择退役。赵宏博表示,2009年,他们将卷土重来,第三次向奥运金牌发起冲击。

  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对此,申雪觉得并不遗憾。

  “当时,我们的技术确实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但夺得冠亚军的那两对组合,实力不俗、经验丰富,输给他们我觉得很正常。”

  不过,去年的都灵冬奥会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整个2005年,我们的状态非常好,可以说到达了巅峰。经验、国外裁判对我们的认可等等因素,都非常理想,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夺冠的机会应该在60%,肯定超过那对俄罗斯选手(后来夺冠的托特米娅妮娜/马列宁)。”回忆起伤心往事,遗憾清楚地写在赵宏博的脸上。

  如你所知,他口中的“意外”,是指冬奥会前的那次跟腱断裂。“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和小雪(申雪)

  抱头痛苦,鼻涕一把泪一把。“当时,他们最关心的是,赵宏博能否赶上次年2月份的都灵冬奥会。他们盼望奇迹,奇迹也真的发生了,但由于赵宏博刚刚伤愈,状态难以恢复到最佳,他们又一次摘得铜牌。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