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元月特稿——《梦想2007》之当梦想进入“倒计时”
2007-01-13 18:37:07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天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3日电(实习生 李天池)一个老人的梦想是一种态度,一群老人的梦想是一种精神,把他们的梦想放在一起,那就是——乐观、希望。

  [追梦人]刘亚江

  [关键词]希望青春延续

  [年 龄]79岁

  [现 实]因为刘老很忙,所以采访要提前“预约”。

  “每天的工作都是提前计划的”,刘老说,“原计划上午要去区里汇报2006年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说完,他把一份材料递了过来,《2006年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汇报》的场次和人数:报告会44场,20501人参加;图片展示8场,1690人参观。

刘亚江在获奖证书前说着2007年的梦想

  刘老说,场数是自己记的,肯定没错;人数则是各个中、小学校在参观后统计的,他会向每个学校要来准确的数据,然后加以统计,“一是一,二是二,差一丁儿点都不行”,刘老承认自己很“倔”。

  就是凭着这股子倔劲,1990年退休后,从事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一干就是16年。老伴患病卧床直到去世,他更多的时间是与孩子们在一起,而不是照顾老伴;他说:“因为早上清静,有利于记忆”。于是,早上4点钟起床,查资料,背讲稿,是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他说:“人上了年纪,就爱忘东丢西”,但每天的宣讲内容,以及和宣讲有关的事情没忘过一次。儿女说他着魔了,他自己也承认。

  刘老说:“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是艰苦奋斗的教育,对过去先烈的吃苦耐劳精神了解太少了!”于是,他给中、小学校的学生们讲老一辈革命家、讲当前的形势,作艰苦奋斗教育……这些在刘老的报告中不是“八股式”的说教,而是以故事为主。为了讲“好”故事,省市图书馆和资料室都会看到他微驼的背影。

  2007年,刘老的最大梦想是,在建军80周年之际,“给孩子们讲毛泽东,讲朱德,讲我们的人民解放军”。

  他告诉记者:“我的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我的青春刚刚开始。”

[追梦人]哈尔滨市老年者志愿者协会的老人们

[关键词]创新与时俱进

[年 龄]平均65岁

[现 实]56岁的路太明说:“为上网而上网,其实很简单。”

  路太明,哈尔滨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他负责建立起了老年者志愿者协会的自己的网页。

  建网页;根据其他志愿者的喜好,帮助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散文、诗歌、摄影博客;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每次活动,再把照片传到网上;发现数码相机能够录像,又开始制作视频。

  “我们活动的照片在一个博客网站上的浏览次数是5000多,视频在一个播客网上的浏览次数已经达到29000多次”,路天明说:“我们老年志愿者协会的博客图片在美女照喝明星照中间是很‘另类’的”。

  2007年伊始,网友在线上举办了一场纪念毛泽东的诗歌朗诵会,“都是用声音再塑造形象,老年志愿者里有很多喜欢这样的朗诵会,想把它链在我们的网页上”,他又开始学习这项新技术,也学会了一个新词——“视频转接”。

  老年志愿者王树华2007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名正言顺”的进京。她告诉记者,今年,是全国某系统庆祝建立70周年,为此将举办征文活动,获奖者可以到北京参加活动。

  为此,黑龙江省推荐了8篇作品,王树华有2篇入选。对于能否拿奖,她笑着说:“还得参加全国海选呢!能拿个三等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类似路太明、王树华这样的老人是一个群体——

  哈尔滨火车站前,他们在为外地来的游客指路;公交站台前,他们为等车的市民兑换零钱,看到可疑人,还会提醒“注意你的财物”;高考考场外,除了头顶烈日等待考生的家长,还有他们,或举起小旗提醒过往车辆,或是对考生送上一句“祝你考试成功”这样的祝福话语;

  他们——哈尔滨市老年者志愿者协会的老人们,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年龄“最小”的也56岁。

  2007年,他们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哈尔滨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的主任王鸿钧说:“我们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所创新,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

老年志愿者们在公交站台前维持秩序

责任编辑: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