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  >  2007黑龙江两会  >  两会动态
搜 索
重视“三林”问题 关心林区职工的生存状态
2007-01-25 19:41:2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逢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政协委员黄晓山

  东北网1月24日电(记者 李逢时)“一定要重视‘三林’问题。如果2017年黑龙江省林区职工的生活达不到小康社会水平,那么就会影响全省奔向小康社会的步伐”。在24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中,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黄晓山说出这样一段话。

  黄晓山委员发现,现如今部分森工系统职工的收入要低于普通农民。很多林区职工的月收入仅有200、300元钱,年收入不足4000元。即使紧靠口岸城市绥芬河占有地缘优势的绥阳林业局,其职工的年收入也不过5000元。虽然有的林业局希望通过鼓励种植木耳、饲养奶牛等方法使职工增加收入,但黄晓山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黄晓山委员说,一些林业局从澳大利亚引进奶牛,希望通过销售高品质的牛奶获利,从而改善职工们的生活状况。但是由于专业的饲养技术没有配套跟上,奶牛的产奶量始终上不去。一系列“造血”举措受挫,使得林区职工的生活状况仍旧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黄晓山认为,林区也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在林产品中推广精深加工,可以极大地解决下岗的林区职工的再就业。林区职工才能真正同全省在2017年一同步如小康社会。

  在黄晓山委员的眼中,黑龙江的林业系统是一个“伤”了力的行业。建国50多年来的“过采过伐”使得黑龙江的森工企业面临极大困境。采伐量的大幅度下调,使得森工产业原有的大批职工下岗。“天保工程”即将在2010年结束,如果这项扶植工程一停,对于黑龙江森工行业来说真正的困境将在2017年来临。所以,“天保工程”不能停。

  在他看来,既然在过去的50多年间黑龙江的森工产业,为全国各地无私地做了那么多贡献,森工产业的职工提出并践行“先生产后生活”的这样的舍小家为大家的口号和壮举。那么黑龙江的森工产业在今天遇到了困难,却没办法安心享用全国的扶植工程。同时,林业受损必然带来农业的危机,现在对林业的扶植也是在另一个层面上支持着“三农”政策。

  黄晓山委员说,森工系统应该提倡“强企利民”,就是把最终的着力点放在“人”身上,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

  黄晓山委员动情地说,“我会本着政协委员的一颗责任心,时时刻刻地关注着黑龙江林区的发展,希望媒体也多多关注林区职工的生存状态”。

  名词解释:

  “天保工程”:工程区共涉及17个省(区、市)901个县(局);其中734个县、167个森工、企业(县级林业局、林场)。17个省(区、市)分布有天然林u亿亩,占全国16亿亩天然林的69%。

  工程目标: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工程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大幅度调减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大力推行个体承包,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等问题。加快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工程区内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

  政策措施:在1998年--1999年工程试点阶段国家已投入资金101.7亿元的基础上,2000年--2010年工程投入将达96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784亿元,地方配套178亿元),合计总投入1064亿元。除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国家全额补助外,其他省(区、市)中央补助80%,地方配套20%。在总投人中,基本建设投资180亿元,占18.8%,财政专项资金投,人782亿元,占81.3%。

  财政资金投人主要用于森林管护事业费,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费补助,企业教育、医疗卫生、公检法司等社会性支出补助,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费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补助以及地方财政减收补助等。森林管护费支出包括森林管护人员经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费补助,长江、黄河工程区按在职职工应发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东北、内蒙古按不同省份标准补助,黑龙江1500元。企业承担的社会性支出补助,教育经费每人每年1.2万元;医疗卫生经费,东北、内蒙古每人每年2500元。一次性安置费补助,黑龙江每人2:23万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补助,黑龙江256元。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