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30日电 “还有基金吗?”“我买两万份!”连日来,各类基金在哈埠销售的热度持续攀升,排队抢购基金的场面在各银行网点随处可见。为此,很多代售基金的银行网点除开通专门窗口外,还配备专业理财人员受理基金业务咨询。针对购买“热潮”,理财专家表示,投资基金也有风险,市民不可盲目抢购。
目击市民排队抢购基金
日前,中行黑龙江省分行开始对外代售某基金。记者在该行营业部看到,9时左右,闻讯前来购买基金的市民已排起多条长龙。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3个月前,在朋友的推荐下,她用1万元钱购买了某基金,现已涨了20%多,除去各种手续费,净赚2000多元。“这当然比储蓄划算,不过老实讲,到底我买的是什么类型的基金,风险会有多大,我也说不清楚。”类似情况的投资者不在少数,有的对基金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看别人排队,自己也跟风抢购。据中行省分行相关人员介绍,18日当天,仅该行1个营业部便售出基金2756万元,而全省中行网点的销售额更是高达近亿元,其中一掷百万的大买家不在少数。
一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基金收益的大幅提高,现在很多市民购买基金前甚至不加考虑,买到后才开始向专业人士咨询相关知识,了解到投资基金也存在风险。
聚焦投资基金稳赚不赔?
哈商大金融学院姚副院长告诉记者,投资基金就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它通过发行基金证券集中投资者的资金,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再由基金管理人主要用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根据投资比例和经营情况,分配经营成果。通俗地说,就是“大家凑钱买证券,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据建行省分行个人理财中心负责人介绍,基金之所以能增值,与其投资的股票、国债和货币市场密切相关。这些市场行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金收益。因此,基金并非没有风险,也绝不是稳赚不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也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更不能保证最低收益。通过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从出现开放式基金的2002年至今,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5%、18.99%、-11.9%、3.5%和93.89%。在当前急剧扩容的“基民”大军中,有多少投资者能够承受住收益率如此巨大的波动?
提醒基金投资先保成本
银行理财专家表示,基金热的背后,可以看到很多投资者对基金热情的盲目性,这也说明了加强投资者基金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前,证监会已经下发《通知》到各大基金公司,要求在销售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基金销售行为,防范基金销售风险;在投资者教育方面,须正确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在后台管理方面,须加强基金结算风险控制。
理财专家建议,投资基金产品时,投资者最应关注的应是能否保本的问题,其次才是投资收益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投资组合,一方面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地进行资金管理,实现整体的理财规划。例如,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较高,收益低但较为稳定,可以作为现金替代品进行管理;股票型基金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可根据资产管理的周期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性投资,以保证组合的较高收益;而配置型基金则兼具灵活配置、股债兼得的特点,风险稍低,收益相对稳定。总之,投资者一定要擦亮双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进行基金投资。
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目前,我国基金主要有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有固定的存续期,存续期间基金的总体规模固定,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该类基金虽长期持有静态投资价值较高,但流动性差,中短线投资机会往往不佳。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按基金的净值在基金管理人确定的营业场所进行申购或赎回,它解决了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该基金主要包括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型基金、成长型基金、价值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