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建言献策收获感动—哈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履职纪实
2007-01-31 09:56:1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陈云朋 杨晓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31日电 题:建言献策收获感动—哈尔滨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履职纪实

  四年,是一次跨越。四年,更是一种经历。

  对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来说,这四年,在共谋发展之道、共做发展之事、共聚发展之力、共求发展之效的路上,步子迈得稳健而踏实。

  每当此时,越来越关注这座城市的人们就会回味:4000余份沉甸甸的提案,每一份的背后,都是委员们为自己奔走呼吁的真诚与迫切;

  每当此时,越来越关注民生的新老委员们也在回味:在一次次的直言、建言之后,是政府的实干,带来了城市的发展与百姓的笑脸。

  此时此刻,他们,在收获感动。

  10位委员冒雪走工棚,促成一项全市大行动

  ———4000余件提案彰显“参政为民、促进发展”的新理念

  2005年3月16日,哈尔滨仍春寒料俏。

  一直挂怀农民工生计的鲍功民委员在向市政协全会提交了《关于改善农民工生存环境的建议》的提案后,又邀请了其他9位委员,在5天内连续走访了哈尔滨市11家工地的工棚。农民工生存环境之恶劣,令他们触目惊心,又忧心如焚:如不及时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一旦暴发传染病将难以控制!3月29日,10位委员联名向市政协提交了一份提案———“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民工合同的监管,切实防止侵犯农民工权益的事件发生!”

  第二天一大早,市建委安全监督管理站就召开了有20余家建筑企业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决定从当天起,在哈市开展“工棚行动”,从根本上改变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市委还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开展开工工程大检查,对文明施工不达标、农民工生活和作业设施不到位的工程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及时解决!

  4月14日这天,哈尔滨的温度骤降并下起小雪,鲍功民等10位委员再次迎风踏雪走进了农民工“工棚”,对该提案进行回访……

  这样的直言与回访,在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的工作日记里有很多。据统计,四年来,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共征集提案4534件,经审查立案4018件,其中一半以上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四年来,共组织开展了40余项专项调研和70余次视察活动,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近千条……

  一份小小的“罚单提案”,为的哥解决了难心事

  ———人性化的细微关注折射“为民生、想民情”的民主监督心愿

  百姓的事不论大小多少,为民的心不分轻重缓急。

  在市政协十届委员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中,有一份小小的“罚单提案”毫不起眼,但却让一个群体的心暖了起来,甚至温暖了整个城市。

  在一次开会途中,马士平委员与出租车司机在攀谈时听到这样一件事:这位53岁的司机赵师傅不久前拉了一位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母亲,到了医院门口,母亲已无力抱起生病的孩子,看着焦急的母亲和禁止停车的提示,赵师傅没有多想就将车停下并帮着把孩子抱到急诊室。时隔不久,赵师傅收到了交警部门的200元罚款单。

  不久后的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一份“交警凭录像罚款应慎重,防止个别人受冤”的提案交到了会上。马士平委员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医院门前违章停车多有特殊情况,交警的工作能不能再细些?

  接到这份提案后,公安交警部门立即派出专人与赵师傅进行了解和沟通,并作出答复:实事求是,知错就改。

  知无不言,坦诚相见,抓住关系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民主监督,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的关注目光始终落在百姓身上。委员们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在指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这些看似简单的程序中,履行着并不简单的责任。

  拆除6条废弃铁道线,源于一份“不能立案的提案”

  ———创新意识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问题参政议政的“热度”

  铁肩担道义,参政贵执着。

  2003年以来,政协委员曾多次提出拆除哈尔滨市废弃铁道线的建议,但因铁道线不属市政府管理权限,审查提案时只能作为信息处理,不能立案。2006年,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又有7名委员分别提出6件提案呼吁“拆除废弃铁路线”。经认真研究,提案委综合提案内容,形成新的提案《关于拆除铁道部哈尔滨车辆厂迁址后废弃的市区铁路专用线的提案》,请全国政协委员张冬梅向全国政协提出提案。

  这个提案得到国家铁道部的高度重视,并同意哈市政府进行拆除。2006年9月6日,新阳路和抚顺街道口的两条铁道线率先被拆除。安国街、河润街、哈药路、河鼓街4条街路的4个铁道口也陆续拆除。

  一件“不能立案的提案”也能把问题解决,这归根结底在于一种创新。创新,让百姓感受每个细节,也让时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问题的委员们多了一份激情。

  思想观念的创新,工作实践的创新,制度建设的创新,自身建设的创新,每一项,都是一股源源不竭的动力,贯穿于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工作始终,为政协工作注入了无尽的活力和无限的激情。

  香港委员力促哈药哈啤重组,4年引进外资31亿

  ———“分外之事”激活全方位优势多办好事、实事

  围绕改革发展的有关工作,发挥政协优势多办实事,四年来,这看起来与政协职能没有关系的“分外事”,为市政协赢得了许多掌声。

  在哈尔滨国企改革的功劳簿上,哈啤、哈药的成功重组与几名香港委员密不可分:在世界第一大啤酒商美国AB公司收购哈啤的过程中,香港委员、哈啤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路嘉星先生积极联络参与,帮助引进美资9.47亿港币。香港委员、市政协常委张懿宸先生,与两家美资公司联合参与哈药集团增资配股,2005年上半年获得成功,所投资金16亿元人民币全部到位……四年来,市政协香港委员为哈尔滨市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达31亿元。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

  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用创新理念指导工作、用改革措施推进工作,成效卓然。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市政协的一位相关人士说,委员们履行职能的能力有多大,市政协就为他们搭建多大的舞台。

  在过去的四年中,这个舞台上是坦诚相见的拳拳之心,是肝胆相照的民主精神,是求真务实的高尚品格,是义无反顾的为民情怀。明天的这个舞台,还在不断延伸、扩大……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