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刹住林权低价转卖风 拜泉“存折”增厚2亿
2007-04-05 10:50:2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路敦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5日电 一棵价值百元的杨树,售价不足二十元……而去年2月,林木转让通过拍卖,走市场竞价程序,平均每棵竟拍到175元!没想到拍卖响槌竟砸出了林木转让的黑洞。随着拍卖的继续,黑洞越现越大,触目惊心,拜泉县委县政府随后出台文件,对于那些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合同”予以纠正———

  事起“镇郊村”拍卖惊人心

  去年年初,拜泉镇镇郊村采伐了4300多棵杨树,通过公开竞价拍卖获得了75万元,平均每棵树价值174元。而附近一些村镇不经拍卖,每棵杨树售价仅在15元到20元。公开拍卖与不公开拍卖,两者之间价格竟然相差10倍之巨,非法转让林木中的黑洞露出冰山一角。于是,惊愕中群众议论纷纷……

  2006年5月,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姚猛在镇郊村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他指示县林业局到镇郊村调查,建议今后全县林木转让一律走拍卖程序,并让林业局拿出具体方案。

  经过调研,2006年12月12日拜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清理纠正非法转让防护林权的实施意见》和《拜泉县集体林木采伐销售实施方案》,两份文件明文规定:集体林木出售必须公开、公正,走拍卖程序,以往那些暗箱操作、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合同”一律要重新纠正。并成立了拜泉县木材拍卖办公室。自此,纠正非法转让林木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展开。

  盘查黑洞蛀虫丑态尽现

  2006年,拜泉县兴国乡和顺村将一条护路林7000多棵杨树卖掉,每棵杨树平均13元钱。而且合同规定:和顺村负责办理采伐的一切手续和费用(育林基金、刨树根费用、树木采伐审批费等等)。拿着这份合同,兴国乡党委书记张云江气得直跺脚。他说,在兴国乡平均每棵成材杨树的育林基金和刨树根费用是16.67元,而和顺村每棵杨树卖13元钱,卖一棵树村里就赔3.67元!村民辛辛苦苦20余年,出力流汗,种植的树不仅不挣钱还要倒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个非法合同被纠正后,经过公开拍卖每棵树卖到94元钱,比原来多卖81元。仅此一条林带就多收入近60万元。

  该县三道镇兴家村一条林带合同上标明有树木13900棵,售价27万元,平均每棵19元多。拍卖过程中查证,实有树木22599棵,原合同隐瞒了8699棵,拍卖价格是每棵树50元,总价值1129950元。这条林带该村多卖了86万元。既想方设法压低每棵树的价格又少算、隐瞒树的棵树,是一些非法合同的共同特点。

  拜泉县新生乡,2005年和2006年间共卖掉135条林带121500棵成材杨树,平均每棵26.85元,总价格326万元。拍卖后,每棵平均90元,总价值1093.5万元,比原价多卖767.5万元。这还不包括裹进去的不成材的“小树”、“病树”!据张云江介绍,如果兴国乡所有卖树合同全部得以纠正,可以挽回损失5000余万元。三道镇纠正违法卖树合同的工作正在进行中,镇党委书记姜学说,如果已签订的66份合同都得以纠正,至少挽回损失1500万元。

  限期拨乱反正祭起法律宝剑

  看到集体利益的大量流失,姚猛内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在大会上严正指出:限期三个月,所有非法树木销售合同必须全部予以纠正,否则所在乡镇的党委书记就地免职!

  据拜泉县主管林业的副县长孟繁久介绍,从去年12月中旬到目前,该县40%以上的违法转让林木合同得以纠正。在记者走访的4个乡镇中,兴国乡90%以上的违法合同得以纠正,新生乡纠正了将近90%,三道镇进度慢些纠正了1/3。

  “纠正已经生效的合同,对方不提出异议吗?”

  针对记者的提问,孟繁久说他们至少有四条法律依据。我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于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都有相关规定,依据我国《合同法》,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者利益的合同视为无效合同。

  有了这些尚方宝剑,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起来就有了“底气”。新生乡党委书记于占明对所属村的支部书记们说:“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纠正非法销售树木合同的任务。不然,姚书记免我的职前,我先把你们给免了!”

  面对巨大的利益,一些人心存侥幸,他们托人说情、送礼行贿、威胁恐吓。对此,张云江说,纠正非法林木销售合同,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不倒”,即,“金钱买不倒,香风吹不倒,威胁吓不倒”。在三道镇,一个非法合同的买主给镇党委书记姜学送礼、托人说情都被顶了回去。他狗急跳墙给姜学打电话说:“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你家的位置和亲人我都知道了,不信你等着瞧!”姜学报案后,他落荒而逃,从此不知去向。由于找不到当事人,姜学说,这份合同他们已经起诉到法院,等待法院的择日判决。

  纠正非法合同挽回损失2亿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非法转让林木合同的多寡,某种意义上折射出当地领导的作风和道德素质。

  在拜泉县,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存在非法的树木销售合同现象。如该县的拜泉镇、兴国乡的爱众和兴国2个村就没有违法低价销售林木。谈起其中的原因,百姓交口称赞说那里的领导素质高,有“正事”。

  在采访过程中,虽然记者多次见到过村支部书记出示的带有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字样的合同,但张云江说“100%都是暗箱操作,所谓的村民代表签字都是假的。”他把违法超低价收购林木者归纳为“三种人”:有钱的、有权的、涉黑的。这在采访中得到验证,许多村干部都能明确地道出一个个违法合同背后真正的“主事人”:有干部及其亲属、警察甚至是地痞流氓。

  据了解,经过30余年的辛勤努力,驰名中外的生态县拜泉林木总蓄积量达549万立方米,价值45亿元,人称全县“56万人民一本大存折”。如今,存折到期了,开始生息了,有人却来揩油甚至想偷走存折,群众和一些有正义感的领导干部感到愤懑。去年,新生乡自新村的干部们听说集体的林木被超低价出售很气愤,村会计拒绝到林带里去查对林木的数量,理由是“他不会数数”!用今天他的话说,看到这么好的树木竟如此廉价地卖了,心疼得扑通、扑通的。今年纠正非法林木转让合同的过程中,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民兵连长每人从家里拿出3万元重新买回了集体的林带。

  根据该县林业部门领导介绍和记者在几个乡镇的走访调查证实,非法合同每棵树木的价格在20~25元,通过拍卖每棵成年杨树的平均价格在90元以上。近年来,该县非法转让树木82万立方米,300多万棵。如此算来,通过纠正违法合同,将为该县挽回经济损失2亿元!有关人士称,这个数字是十分保守的,如果所有违法合同全部得以纠正,实际数字将远远大于这个。

  拜泉县委、县政府纠正非法转让林木合同的举措赢得了群众的称誉,他们传唱说“姚猛到拜泉,乐坏老社员……”

  链接

  王树清曾当过拜泉县委书记,以种树而知名,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地球奖”。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出现私卖林木之风,这股风很快刮到了拜泉县。这引起了王树清的警觉。此时,王树清已就任齐齐哈尔市副市长,他立即给他的老部下拜泉县拜泉镇党委书记杜景志打电话,提出林木转让要坚持三原则:一,转让方式,必须公开竞价拍卖;二,树根不能毁坏,保护起来利用萌芽更新技术发展新生林带;三,卖树的钱必须用于公益事业,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