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生态省建设 就是要走“另外一条路”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2007-04-25 09:41:2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柏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5日电 “进行生态省建设,就是要走‘另外一条路’,它不仅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更重要的是根本改变我们目前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3日,省环保局局长李平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陈爱凤两位省十次党代会代表在参会间歇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改变生产方式

  “1962年,历经4年时间的调查后,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在书中,卡逊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并号召人类走‘另外的路’。而如今,全球变暖、生态恶化、资源能源日趋短缺等严酷现实则逼迫我们也必须走‘另外一条路’。”陈爱凤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两位代表认为,现在的高消耗、低产出的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它必然带来资源和能源的枯竭,同时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恶化。必须提倡低消耗而高产出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对象的选择、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和生产后期的治理全过程都注入环保和生态理念。

  李平代表告诉记者,未来几年,省环保局将编制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完善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生态工业、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鼓励节能降耗,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目的,构建产业链条,发展下游接续产业,达到废物的减量化,最小化。

  在化工、石化、电力、煤炭、医药、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环保部门将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继续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深入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区域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从每个人做起

  生产的终端大多是消费。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也将最终改变生产方式。只有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少产生一点垃圾,并避免无节制地消费,杜绝奢侈浪费,才会使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到避免。因此,建设生态省,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保和节约意识是逐渐养成的,它需要一些制度的安排。

  陈爱凤向记者讲述了日本人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例子。据她讲,日本在全国实施家电、汽车、建筑物、电脑回收利用的同时,有40%的社区实行垃圾收费服务。垃圾收费服务,可促使人们自觉拒绝购买包装过度的产品,塑料袋等可以反复利用,厂家在生产产品时会节省资源,有助于形成节约型社会。统计表明,凡实行垃圾收费服务的地区,垃圾排放减少了15%。

  李平说:未来几年,我省将充实环境宣传机构和人员力量。省级和市级将分别设立环境宣传教育行政和事业机构,县级也将有独立的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各级环境宣传教育部门会有独立的工作场所、交通、采编、教育、资料及音像设备。

  生态恢复上日程

  “由于前些年重开发轻保护的政策取向,使我省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将是我省生态省建设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李平说。

  他介绍,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将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强化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措施。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煤矿城市塌陷区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大兴安岭、伊春、垦区要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区)。强化三江平原、兴凯湖、镜泊湖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与建设,有效保护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界河的生态功能。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加强旅游区的生态保护与监管。

  我省将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合理调整规划产业布局,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建设三江平原湿地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嫩江源头、汤旺河源头、海浪河源头、小兴安岭北部森林湿地水源涵养、克拜地区水土保持、松嫩平原西部防风固沙、松花江肇源至肇东江段洪水调蓄、哈尔滨磨盘山水源地等8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协调建立健全全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到2010年,力争全省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