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7月1日电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里,他却选择学美术,为了考上鲁迅美术艺术学院,他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如今,当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林学伟回头看自己当年的高考时,他十分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初见林学伟,即使他不开口介绍自己,也很容易将他与搞艺术的人画等号。凌乱的长发、络腮胡子、宽松肥大的衣服,这一切似乎都在证明这个人与艺术有关,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林学伟是我省著名的画家,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次受邀赴日本、加拿大、英国交流,举办个人画展。现在黑龙江省烈士馆里收藏的《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就是林学伟的作品。
从血液里热爱绘画
在很多人眼中,搞艺术的人必须得有点儿天分,可在林学伟看来,仅有天分是不够的,关键还要热爱。林学伟就是从骨子里热爱绘画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血液里都热爱。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学理工科,将来工作分配去向也好,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学美术、音乐之类的专业,甚至在一些家长眼中,搞音乐、美术就是不务正业。但林学伟的父母非常开明,他们希望儿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三次向“鲁美”发起冲击
1977年恢复高考后,鲁迅美术学院开始在黑龙江招生,当时在全国八大美院中,“鲁美”是最难考的。1978年,刚读高一的林学伟便报考了鲁迅美术学院。“当时的鲁迅美术学院有自己的考试方式,先是要求考生邮寄作品,作品通过后会给考生寄来准考证,考生再到学校参加考试。”林学伟当时怀着既激动又兴奋的心情向鲁迅美术艺术学院邮寄了作品,此后,他天天跑到家门口的信箱看,有时一天要看好几遍,遗憾的是,他没有收到“鲁美”发来的准考证。
一次失败不气馁,林学伟在1979年又向“鲁美”发起冲击。这次,林学伟顺利地领到了准考证。去“鲁美”考试之前,林学伟打听到,“鲁美”的考试内容都是画静物,所以他在家练习了大量的静物素描,“每天什么都不画,就画静物。”本以为这次能成功的林学伟却又失败了,“鲁美”这次考试“别出心裁”,改画风景。
吸取了第二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林学伟重整旗鼓。1980年,林学伟高中毕业,他一下子给“鲁美”邮寄了21幅作品。在“鲁美”读书的哈尔滨人给家里准备报考“鲁美”的亲戚朋友打电话:“听说今年哈尔滨有个林学伟报考我们学校的油画系了,很厉害的角色,你们一定要避开他,不要考油画系。”当林学伟辗转从同学那里听说这件事后,他预感到,自己这次也许会成功。果然不出所料,林学伟终于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大学画室站了四年
大学四年,林学伟尽情地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林学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画室里度过的。为了掌握好绘画的角度,林学伟从来都是站着画画,一站就是一整天,到现在,林学伟落下了静脉曲张的病根。
提起母校,林学伟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林学伟说自己所获得的每一分成绩都归功于自己的母校。“鲁美”严谨的学风,扎实的艺术基础深深影响了林学伟。毕业前最后一天,林学伟来到画室整理自己的东西,当关上画室的门时,林学伟深情地吻了吻这扇门,这扇见证了他四年“鲁美”生活的门。
如今,林学伟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继续着自己的艺术之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林学伟那颗热爱艺术的心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