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6日电 题:家长不能陪课外班成主角小儿郎的假期之忧
孩子放假家长犯难
7月13日上午,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部分小学门前一些补习班、托管班、夏令营的各种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开家长会的家长和孩子没等进校门手里就被塞满各种宣传单。哈市各小学校还未正式放假,但面对孩子即将开始的近一个半月的暑假生活,许多家长犯了难。
师范附小三年级的陈大春,自从考完试以来,一直跟着妈妈到单位上班。陈大春的妈妈说,因为是双职工,双方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合适的托管班,孩子放假只好跟着自己。
复华小学学生刘瑞的妈妈也在犯愁,社区没有看护班,学校也没有什么活动。只好找托管班,但是条件好一点的托管班不是孩子多,就是离家远,而且收费不低,一个月差不多要三百元。
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自己能安心上班,无奈送孩子进各种补习班,找个“托学所”。在南岗区龙江街上一家奥数班,家长郑小兰给在上小学的儿子报了名,这个班从16日开始,每天上午从8时30分到11时30分上课。郑小兰说,正愁孩子假期没有地方去呢,送进补习班一举两得:有人看护孩子、孩子又能多学点。而郑晓兰的儿子则眼泪汪汪地说:“好不容易放假了,本想玩玩,这回又要进奥数班学半个月,真是太没意思了,还不如不放假。”
还有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老人身边,有的干脆把孩子锁在家里,通过电话遥控孩子。对那些整日为生计奔波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孩子漫长的暑假更让他们揪心。在南岗学府三道街白家堡,小学生黎明明告诉记者:“最怕放暑假,感到特别孤单,父母根本没有时间陪自己,大白天就一个人在家。”另一名农民工子女张田说,这里很多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到放假,不是被送回老家农村,就是挂着钥匙整日疯玩。
课外班成主角
各类文化学校紧紧抓住家长“望子成龙”这根神经,在学校门前、居民小区等处早早打起招生大战,名目繁多的奥数、英语、作文、美术、钢琴班开始了招生竞争。
一些小区也成为这些补课班宣传的重点对象,记者在安埠小区、宣西小区、沙曼小区、白毛小区等看到,一些宣传海报贴在了居民区显眼的位置,或者有专人进行散发,甚至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也成为这些补课班重点的发展对象。为了吸引家长,一些文化补习班,假期都重点推出讲新课的项目,很多家长为让孩子“先飞”,纷纷报名。这些补习班人数少则三五十人,多的有二三百人。
三年级小学生袁浩告诉记者:“除了奥数,妈妈还给报了英语、作文、四大名著、舞蹈4个班,有时一天要换三个地方上课,假期比上学还累。”袁浩的妈妈说,其实也想让孩子放松放松,可是就怕撂荒一个假期被别的孩子给落下。
记者从继红、复华、铁岭、师范附小等小学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家长的主张下,没来得及享受轻松假期,就走进各种名目的小课堂。一位姓王的老师说,他们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假期都要参加各种类型的补习班。
一些孩子报的补习班较多,一些家长没有时间接送,计时送子的保姆成了抢手货。童莉是哈尔滨市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计时工,打扫三四家雇主的卫生,今年有三家雇主跟她商量能否接送孩子去补习班,整个假期费用是100元,车费、伙食费不计在内。董莉的好几个姐妹都揽到这样的活儿,在安排好打扫卫生的同时,接送孩子奔波在各个补习班之间。
学校爱莫能助
记者针对学生放假的一些活动安排,采访了哈市道里、南岗部分小学校,这些学校假期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一些老师也认为,作为学校应该为孩子创造休息、娱乐的环境,但是因为条件限制,无法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活动。
一位老师说,现在上级主管部门根本不提倡假期学校搞一些活动,比如夏令营、社会调查、工厂参观等,主要担心安全问题,再一个是费用问题。“教委应该允许学校假期领学生搞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到科研院所参观学习,到敬老院做义工,帮助残疾人料理生活等公益活动。”一位知名小学的教师张盟说,“假期正是孩子接触社会的良机。”
日前,哈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各中小学校,在暑期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如确需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大型活动,要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组织活动中认真排查不安全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多数学校选择了不搞活动。
学校活动的空白为一些民间机构提供了空间和市场。一位外语夏令营的工作人员说,由于一般学校不组织夏令营,所以这个活动非常受欢迎。记者看到一份宣传单上写着:“英语的集训地,英语对话提高班”等字样,引来不少家长询问。
怎样经营孩子的假期
省教育研究学院思想教育研究室一位老师说,暑期是学生几个月紧张学习生活的一个缓解,应该尽量让学生放松,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夏令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
萧红中学韩三军副校长认为,假期作为学生生活的休整期,学习已经不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和补课应适当,父母应该与自己孩子多沟通,进而拓展孩子的暑假生活。家长应利用假期多为孩子提供认识社会、观察社会、服务社会及认识大自然的机会,帮助孩子完成在上课时难以实现的个人爱好和兴趣,让孩子动手动脑进行一些小制作等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教授吴云认为,目前家长在一心给孩子“填知识”的时候,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状况、综合素质。家长不完全了解孩子内心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在知识得到强化的同时,许多孩子的心灵却极度脆弱。为此,假期对学生来说,锻炼素质比单纯长知识更重要。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选择地让孩子参加一些主题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生活自理、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每个假期才能更有意义。
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
采访对象:40名小学生家长
A你给孩子假期安排补习班了吗?
1给孩子安排补习班。80%
2没给孩子安排补习班。5%
3没考虑好。15%
B给孩子安排补习班时,征求孩子的意见了吗?
1没有征求。80%
2象征性的问一问。15%
3充分考虑孩子的意见。5%
C作为家长,你理想中的假期应该是怎样的?
1应该是放松,劳逸结合。60%
2孩子应该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开阔视野。25%
3利用假期好好学习,为新学期打基础。15%
暑期补课班又抬头。郭俊峰 摄
两个孩子在公园里闲逛,孩子们可去的活动场所太少。郭俊峰 摄
各种形式的暑期夏令营受到家长欢迎,黑河市“红色之旅绿色军营”夏令营开营。邱齐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