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3日电 经过2004年和2006年的两次区划调整,哈尔滨的市区面积已经达到7086平方公里,位列全国特大级城市“三甲”。有人说,经过整合,哈尔滨为未来几百年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如今,哈尔滨市正按照拓展城市新区、加快老城区改造的规划,将城市空间从圈层蔓延走向轴向拓展,从大城市模式转向都市区模式。
地域拓展:打造全国最大城市
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呼兰撤县设区,成为哈尔滨市的八个区之一;同时设立松北区,撤消太平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道外区。
2006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撤消阿城市,设立阿城区,撤消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
经过两次撤县(市)建区后,哈尔滨市目前的行政区划已经由原来的7区12县变成了8区10县。哈尔滨市市区面积增至70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398.96万增至464.24万。
从表面意义上来讲,城市空间的变大,意味着整个城市的布局呈现出蔓延趋势,“但实际上哈市整个城市布局仍按紧凑式的发展模式”,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亚滨说,“两次行政区域规划调整,用意在于为中心区按紧凑组团式的发展模式提供基础。”
两次行政区域划调整,使城市空间布局扩张,为哈市未来空间拓展提供有利条件,为哈市未来产业发展和城市合理形态构成搭下框架。
经济拓展:勾画都市经济圈雏形
按照《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哈尔滨都市圈主要包括从哈尔滨主城区“一小时车程(100公里左右)”为半径范围内的城镇及周边地区,主要包括周边的双城、五常、尚志、宾县、肇东等区、县(市),总面积34284平方公里。在规划的空间结构上,形成“一主:哈尔滨市区;三副:阿城、双城和肇东;三核:宾县、尚志和五常”的中心地等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