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2日电 “邻居大门打开了,农场的大马力也开到农民的田里了”,五大连池市莲花乡的农民今年秋收格外高兴。农户老张头说,不到半月,颗粒进仓不说,还实现了喊了几十年没达到的“黑色越冬”。今年与农场合作多增收35万多元不说,明年再抱金娃也不愁了。
地处小兴安岭南麓的龙门农场与五大连池市莲花乡相邻,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多年来的邻居一直没有过多交往,都按照各自的生产经营模式谋划发展。地挨地,却不熟悉;门挨门,却紧关着门,相互都像陌生人。
农场早在多年前就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调整种植结构,引进各种经济作物,职工种地的积极性很高,农场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职工增收、企业增效成果显著。而莲花乡还是保持“麦、豆”循环的耕种方式,由于土地肥效减弱,农作物产量逐渐下降,种地户没有积极性,大部分青年都进城打工。在开展共建中,农场派生产科长到莲花乡义务担起农业副乡长,把农场的大农业管理经验带到乡里。小农意识固守严重、怕多投入一直用小型农机耕种的农民,看到用农场大型机械标准作业的效果后,都信服了,发自内心地说:“这样的土地能不高产吗?难怪农场发展这样快!”农场决定每年用大型机械为莲花乡农民耕地400公顷,保证标准化作业,同时在引进各类高产种子时也要互相传送,使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莲花乡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各类信息传播稍慢些,在开展和谐共建中,他们把农场“栋房联防、村民自治”等治理社会环境的办法借鉴到乡村,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有效保护了一方平安。
他们还以“共同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互利合作。今秋农场职工与莲花乡村民在农场境内共同植树5000株,农场帮助乡村保护草原湿地、修建通村公路,便于山区的人民交通运输。场乡两家已融为一家,在新农村建设中共同勾画美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