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日电 题: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伊春创业潮
今日伊春,森林茂盛,职工创业劲头足。这要归功伊春去年4月启动的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截至目前,伊春参与林改的职工户,共自费造林8313公顷,户均实现增收3500元。
一户有林全家就业
于秀莲,是桃山林业局神树林场的下岗女工,爱人张晓刚,也是个下岗职工。
2006年春,度日艰难的于秀莲和张晓刚,迎来了林权制度改革。在父母的支持下,于秀莲联络起两个下岗的哥哥和嫂子、一个下岗的姐姐和姐夫,首付7000元,购买了29.6公顷的林地,办起家庭林场。
今年春,全家人投资22万元,栽培五味子3公顷、育五味子苗0.5公顷、造林2公顷。
于秀莲的父亲算了笔账:“三年后,我家的五味子,每年可收入45万元;五味子苗,每年可收入15万元。如果再在林内栽上大青杨,10年后,这些大青杨又可卖150万元。”
于秀莲说:“过去,哥哥和嫂子,姐姐和姐夫,我和爱人,都没工作,很愁人。现在好了,林权改革,不仅让我们有了活干,而且还给了我们条奔小康的路!”
截至目前,伊春5个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业局,共有6623个职工户购买了林地,这些购林户,通过从事林下多种经营,已使约23000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选准项目创业脱贫
伊春的林权改革,并不是把林子卖了就算完事,而颇让伊春费尽心思的是:怎样使购林职工,能依托于林,发展起林下经济。为此,伊春责成市、局两级资源、营林、农业多种经营、工会、科技等部门,分工负责,跟踪服务。
代洪权,是翠峦林业局么河经营所职工,2006年春,他花12857元,购买了11.5公顷的林地。今年春,他拿出3750元,栽落叶松2.5公顷,摆放林下木耳4万袋。
在林业局政策、科技、信息的支持和服务下,今年,他的木耳以单产高、形状好、品质佳获利4.3万元。这让代洪权异常兴奋:“以前,我想把木耳栽培做大,但没有场地。现在,林子是自家的了,又有政策、科技、信息等保障,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如今,么河经营所的166个购林户,都已制订了短、中、长期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并因地制宜地发展起林菌、林药、林畜等项目。今年,这些购林户,共实现收入594万元,户均实现收入3.6万元,人均实现收入1.2万元。
据统计,林改至今,伊春6623个购林户,95%以上有了大小不一的多种经营项目,并户均实现增收3500元。
植树造林目标小康
伊春购林户,为创业脱贫,选择了发展林下经济,为实现小康,选择了植树造林。
乌马河林业局的乌马河经营所,共有95个购林户。今年,这些购林户,共自费植树70.1万株,成活66万株,是该所十年造林的总和。而这66万株树,按每株每年增值1元钱算,一年便可增值66万元。
经营所负责人介绍:购林户造林所用的树苗,是由林业局统一购买的,而且,购林户每栽一株树,林业局给其补助0.10元。为确保造林成活,经营所还开办了造林技术培训班,并责成所营林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
该所职工徐洪喜,去年购林20公顷。今年,他在自家林地植树8万多株。不仅如此,他又把自家耕种的2.1公顷林缘地,退耕还林,栽上落叶松1.3万株。
徐洪喜说:过去,他在2.1公顷的耕地上种大豆,每年纯收入仅2000多元,栽上1.3万株树后,同样一块地,每年便可为他增值1.3万元。这样,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国家和个人双得利。
据介绍,自伊春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市6623个购林户,共自费造林8313公顷,超出去年全市公费造林的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