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百姓“考评”村官“答辩” 杜尔伯特村官述职见闻
2008-01-02 09:50:0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于忠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日电 “今年盖村委会办公室花了多少钱,原来的老房子卖了多少钱?”“唐营子那段路什么时候能修?”“明年能有多少村民吃上自来水……”

  近日,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敖林西伯村委会小会议室里,三十几名村民代表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面对面,村民们就关心的问题不断发问,村干部一一作答。

  “干部行不行,交给村民评。干部清不清,说给村民听。”原来,这里正在开敖林西伯村的村干部述职述廉大会。村干部先述职,再回答村民们的各种提问,村民再对村干部工作、廉洁等划票测评,乡纪委工作人员再与村民代表进行谈话。整个过程,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答辩”。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纪委的同志告诉记者,针对当前一些村干部对党纪条规学习不够、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强,村干部又缺乏有效监督的实际情况,为了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开展,该县纪委从2005年在部分乡镇开始进行村干部述职述廉试点,在村干部“述”和群众“听、问、评”的互动过程中实现沟通和监督,推动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今年村干部述职述廉已在全县79个行政村全面铺开。

  已经干了6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赵阳城坦言:“村干部述职述廉,明显感觉有了压力,村民的眼睛都盯着我们几个看,干点儿事,和村民有得说;不干事,亮相时就很尴尬,不好好多为村里做点事,就过不了村民评议关。”

  64岁的老党员吴万林说,村民们最关心的就是经济问题,村里的钱村干部是否乱花了,是否用到了村民身上。有了村干部述职述廉这个事儿,咱想问啥就问,村里的什么事都能摊开了说,村民们也就不再犯嘀咕了。

  村民宋喜林说,这两年村里变化最大的就是环境,过去房子不成趟,土路尘飞扬,现在好了,红砖路都通到了家门口,两旁绿树成行,有些路还有了路灯,这在以前来说可是挺遥远的事,这都是村干部带领着我们大家干的。

  村委会主任包刚告诉记者,有443户、1653人的敖林西伯村90%是蒙古族,现有奶牛存栏1600多头,去年人均收入3500元,今年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

  主持述职述廉大会的敖林西伯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聂长征说,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以来,不仅加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的参政议政意识和民主意识也增强了,落实各项工作比以前顺畅多了。

  据了解,杜尔伯特村干部述职述廉实行以来,涉及村干部的信访案件同比下降43%;健全完善村务公开、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30余项;各村积极修路、建公益事业,仅今年上半年,全县新修乡村道路100余公里,新打机电井200多眼,整修校舍30间,帮助群众新上致富项目20余个。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