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7日电 一直制约我省马铃薯单产提高、并导致马铃薯产业风光渐失的脱毒种薯繁殖技术,如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记者从成功引进国外连续密式快繁技术的黑龙江博丰克隆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了解到,采用新的工厂化快繁技术,马铃薯繁殖体系可由现在的4~5年缩短为2~3年,原原种和原种生产可同年完成,而且所产微型薯(原原种)应用自有配套栽培技术可直接用于田间生产。
应用脱毒种薯是马铃薯生产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脱毒种薯的增产潜力可达30%~50%,甚至更高。上世纪70年代我省通过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良繁技术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完整的脱毒种薯良繁体系。在生产推广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但由于受制于长达4~5年的繁殖周期,而且其生产过程既繁杂又易感染病毒,马铃薯脱毒种薯在我省的生产推广步伐一直较慢。
目前,我省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应用普及率只有20%左右。多数农民仍沿用过去的传统留种方法生产,致使全省马铃薯每公顷的平均单产仅为13吨左右,而欧美一些国家每公顷的平均单产已达35~40吨。加之先进的栽培技术应用不到位等原因,我省已由原来的马铃薯生产龙头位置下降到种植面积居全国第8位,总产第9位,单产第19位。
近年来,在马铃薯加工业的带动下,国内马铃薯的种植效益连年提高。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2005年我省马铃薯平均亩效益是404.4元,比水稻、玉米、大豆分别高出44元、227.6元、235.9元,高产地块的效益更可观,繁殖原种的效益将成倍增长。凡此种种,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满足农民增收,都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介绍,新的脱毒种薯快繁技术是在无菌“培养室”条件下,采用特制容器、专用配方营养液和自有技术管理体系,密式快繁脱毒苗、批量生产微型薯。新技术具有一次成苗直至结微型薯、接种速度快、繁殖量大及工艺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一般每人每天可接种1万株左右;每平方米可生产2万粒脱毒微型种薯(原原种),成品率高达95%以上;国内现有种薯繁育技术只能生产800粒左右。
新闻背景
如今马铃薯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食物之一。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产区。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马铃薯近几年种植面积在680万亩左右,总产在700~900万吨之间波动,是全省农业生产的高产粮菜兼用优势作物。为落实国家部署,我省提出力争用3~5年把我省建成全国马铃薯生产强省。到2010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825万亩,脱毒种薯覆盖率由目前的20%提高到60%,脱毒种薯应用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
目前我国每年需进口食用商品薯(主要是速冻薯条)约81万吨;国内马铃薯加工业对马铃薯原料薯的需求量已达300万吨以上。巨大的加工需求必将带动商品薯市场的发展;同时,脱毒种薯的巨大供需缺口带来的商机已经显现:截至目前,已有荷兰、美国、加拿大分别向我国提出出口脱毒种薯的申请,澳大利亚已于几年前在云南省建立了微型脱毒种薯繁育厂。通过海运到我国上海口岸的进口一级种薯价格约每公斤5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国内一级种薯每公斤1~2元的价格。









